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配置

文章内容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

ysladmin 2024-06-13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 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乘联会秘书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

2.合资车企新零售范本!上汽大众“三新”锐化营销网络

3.比亚迪汽车叶庭文:2022年,冲向年销百万辆大关

4.最后的狂欢,2022最有趣新能源车大盘点!

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_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报告

乘联会秘书长: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20%

       易车讯 日前,乘联会秘书长对外表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逞爆发增长,9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0%,2021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15%。其同时展望,2022年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20%。

       据乘联会分析,2021年新能源车市超高速增长期,这有其特定因素,主要是低基数和新品超强贡献的促进,加之疫情下私车出行的需求旺盛。今年9月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5万台,销量同比增速2倍,也就体现新能源车年初受到市场拉动而呈现是爆发增长的特征。

       2021年中国车市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2021年奠定高增长基础。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今年后期仍持续较高增长。

       展望2022年,政策、产品、产业形态等都对新能源市场发展有利,新能源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发展势头将更强劲,同时积分压力,传统车企必定增加新能源的比例,渗透率有望超过20%。

       在2022年的芯片供给仍不确定的情况下,新能源具有的双积分和补贴优势,使得主机厂对新能源汽车的芯片资源倾斜度会大一些。

       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会快速提升,这得益于用户对新能源概念的逐步接受以及与油车相比的实惠性。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厂家也退出免费充电政策,对比油车加油而言,新能源汽车在后期费用上有优势。

合资车企新零售范本!上汽大众“三新”锐化营销网络

       #汽车315#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激流猛进”最恰当不过。尤其是2022年表现最为突出,公安部交强险数据显示,2022年度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终端销量523.3万辆,同比增长79.8%。

       要知道,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才首次突破100万(125.6万辆),短短四年时间,销量就翻了不止4倍。另外,从上方折线图也能发现,2021年和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曲线呈“跳空高开式增长”。

销量猛增的同时,缺陷召回创新高

       不过,就在前些时候,市场监管总局一纸文书,却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激流猛进”的背后,却暗藏风险。具体来看:

       据统计,2022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04次,涉及车辆448.8万辆,分别比上年降低12.4%和48.6%。召回数变少,说明如今汽车质量越来越好,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不过,随后披露的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却让人心头一震。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多达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的27.0%,同比增长31.5%。总数在下降,可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数量却在创新高,由此可见销量猛增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因“三电”召回占比41.9%

       公示数据显示,在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共收到4300例新能源汽车缺陷报告,其中有41.9%都是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问题。众所周知,这三样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三大件”,重要程度等同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实际上,2023年第一季度还没过去,就已经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因为“三电”存在问题而启动召回。比如说,今年1月份,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就召回了2022年9月7日至2022年10月1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2年款蔚来ET5电动汽车,共计997辆。

       原因是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在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前舱避震塔受冲击变形后可能会挤压高压线束,极端情况下会引起高压线束破损并与车身发生短路,存在安全隐患。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再比如说,今年2月份,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决定,自2月24日起,召回部分iX、iX3、i3电动汽车及进口7系汽车,共计94395辆。

       原因是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高压蓄电池控制单元(SME)微控制器电压监控阈值设定不合理,软件可能误判,导致车辆充电意外中断或高压系统关闭,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中断。

为什么会频发召回?

       究其原因,出行局认为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发展速度,没有跟上产业扩张速度。从产品本身来看,一个新产品从出现到入市,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试错,就像汽油发动机一样,从面世到逐渐取代蒸汽机,花费了几十上百年。

       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本世纪初才开始发展,更何况前面几年还在“打水漂”,浅浅一算前后也不过才十几年。换句话来说就是,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产业链来看,成熟度都不高。那既然如此,为何要急着扩张?

       其实,这也是因为资本市场的介入,因为近几年的政策风向,新能源汽车板块已成了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但是,想要获得青睐,也需要一份“满意的答卷”,最简单的就是卖出了多少台车。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成熟度并不高,车企想要用户快速下单,就只有把“口号喊响”。这里面就包含了过度宣传自动驾驶、鼓吹电池续航,甚至强调安全等。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质量网)

       不求发展保质保量,只求增速够快,这样的结果就是层出不穷的投诉。我们在中国汽车质量网上发现,近期就有不少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投诉。其中,甚至还不乏一些市场热销车型的身影,例如宋PLUS新能源、极氪001等。

减少召回,需得“外敷内服”

       如何减少召回?这就需要新能源车企将重心从“过度营销”回归到产品本身,扎实自身基础,做好每一项技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同时,还要加强产业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垂直整合,而不是仅成为一个组装汽车的平台,将买来的“三电”直接装入车体内就行。

       此外,相关部门应该肃清整个新能源造车行业的大环境,提高造车门槛,并抵制所谓的“口号造车”,让新能源汽车行业能有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在“外敷内服”下持之以恒,可以预见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依旧乐观。反之,整个新能源市场就会出现“动荡”,无论是对我们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出行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比亚迪汽车叶庭文:2022年,冲向年销百万辆大关

       你也许听过有趣的“渗透率法则”,当一件新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高于5%,代表它已经打开了消费场景,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如果渗透率到20%-40%,就会开启一个新时代,但同时“量增加跌”,行业竞争加剧。

       对当下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8%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确实处于这么一个风口,消费者肯定了“新能源车是个好选择”,同时对汽车的认知和心态,也发生微妙变化,除了品质、安全、可靠的口碑为大前提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产品个性、品牌带来的体验和人性化服务,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车企全方位“更懂我”。

       但遗憾的是,即便行业竞争越演越烈,此刻绝大多数合资车企的营销方式,跟不上市场消费潮流变化,仍停留在销售部负责销售工作,市场部负责宣传、网络部负责渠道各自为政的“老套路”。想要在新能源时代“卖好一辆车”,新零售改革刻不容缓。

今年初,上汽大众完成了大众品牌对全国销售服务中心网络的调整,两年时间完成了“营销全面ToC,直联用户”的前瞻性规划。用新的组织、新的业态和新的阵地,革新原有的销售渠道和模式,通过“修炼内功”,展现出强大的上升势头,也为合资汽车品牌在智能时代,利用新零售模式“卖好一辆车”,提供破局创新的新思路

上汽大众提速“新零售”

       都知道当下卖车一定要创新,品牌年轻化让市场感受品牌的独到魅力,但很多汽车品牌只是“嘴上”说说,市场部先做新车的产品定位,到上市前办几场年轻感强的活动,不愿意、也不敢触动根源改革营销体系。对比之下,敢于自上而下地变革,是上汽大众大区销售变革独具魄力和创新之处

       据了解,年初上汽大众营销大区的改革,由原来的12个降至8个,同时将“战术资源”下放到大区,给到区域更多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向总部呼叫资源的权力

       的确,全国区域不同,消费者对车辆的诉求和感知都不一样,“战术资源”下放到各个营销大区,意味着把更多资源投放到市场一线,让“看见市场硝烟的人指挥战斗”,充分发挥遍布全国的区域经销商能动性,知己知彼作出最佳反应。

       新营销体系的灵活高效之处不仅于此,上汽大众还对各地不同体制的经销商,提供差异化培训内容,同时补强市场一线作战人员,改变以往一线团队只有市场营销的单面功能,形成市场、销售和售后的“铁三角”。正是这种强大的差异化赋能,擦亮了大区手中最强的武器,让各个大区制定整体性营销策略时,多维度参考当地品牌市占率、商圈情况、用户需求,更有的放矢。

       如果将“战术资源下放”给8个大区,比作提高神经协作灵敏度,那么2022年上汽大众在总部层面进行的“战略资源集中”,就是升级控制神经的中枢系统。在燃油车时代,传统的销售、市场、网络部职能界限分明,但各自扫门前雪与一线互动不多,若彼此遇到分歧,离用户就更远了。而这次上汽大众总部To C改革,则以车型为牵头主线,形成ID.、高端车、主流车三个前台机构

       向三个最核心部门的动刀子需要勇气,上汽大众此举核心目的,就是要真正实现用户核心的组织与流程优化;可以说“与消费者玩在一起”是考核三个新组织最重要的KPI。根据一位上汽大众ID.前台机构研究人员跟车厘子透露,“战略集中”已进行了2年,团队在做车型的决策时,都会自觉把用户放在首位,“我们距离消费者近不近?我们从市场中获取的信息准不准?对于销售拉动强不强?”在2023年疫后复苏期,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做出更多更贴近消费者的创新玩法。

一方面,“战术资源下放”赋能8个大区,实现快速响应,带给用户产品革新、新服务体系的创新体验;另一方面,为了品牌统一性、全局营销和区域间的公平性,将总体目标、政策和标准制定集中在总部手上的“战略资源集中”,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在相互协调中更凸显新架构的先进优势——顺势而为,满足用户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重塑品牌、经销商和用户的新关系

       当上汽大众进行新一轮营销体系迭代,消费者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上汽大众呢?

       一位生活在广州的消费者,周日一家大小逛天河商圈时,他被商场里的上汽大众ID. Store新能源城市展厅吸引。家人们体验完虚拟MEB智能工厂感觉很震撼,让本身也是上汽大众车主的他,觉得选择ID.系列做第二辆车很是适合。后来恰逢电商节拿到当地经销商的优惠券,他在线上下单一辆ID.6 X,开启美好的ID.纯电家庭生活。

       而另一位居住在四线城市的“00后”年轻人,在刷抖音的时候,被上汽大众ID.卫星店直播所吸引,经过连番的体验、对比,终于选定了一辆蓝色ID.3,也从此变成了ID.社区爱分享的达人。

       这些都是发生在全国200家ID. Store、1000家4S店特许经销商和卫星店的故事。而且不拘泥于4S形态,ID. Store、卫星店、“上汽大众超级APP”、ID.车友会甚至私域流量,都变成了上汽大众与千万粉丝用户直联的阵地。环顾市场,大众品牌的“复合型渠道形态”,先锋开拓精神值得称道,通过精确的数字化驱动运营,重塑了品牌、经销商和用户的关系,对提升品牌粘性也有“润物细无声”之妙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户对上汽大众的支持会越来越高。从ID.系列进入中国市场起,上汽大众就是最会卖新能源车的合资车企。2022年,上汽大众ID.系列全年销量7.5万辆,而在上市20个月内,累计销量达到10万辆,展现出韧性稳进的强大势头。

车厘子观察

       新组织、新业态、新阵地。

       用两年的时间在“修炼内功”,上汽大众用“三新”作为答卷,真正实现了以用户核心的组织与流程优化。在消费市场逐渐畅旺的当下,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都是变则通,通则久,一定会走得越来越快。这份率先求变的魄力,对汽车行业也弥足珍贵,上汽大众是第一个在新能源转型期,重塑了品牌、经销商、用户之间三者关系的合资品牌,当之无愧成为合资品牌突围新零售的新典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厘子,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最后的狂欢,2022最有趣新能源车大盘点!

       比亚迪交卷了,不仅再次刷新了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记录,还一举夺得年度销售冠军。

       在刚结束的2021年最后一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销售97990辆,同比上涨77.9%;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大涨236.4%,连续两个月突破9万辆大关,销量达92823辆。

       “一打十”的局面再度延续:比亚迪一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小鹏、蔚来、理想、哪吒、威马、零跑、岚图、极氪等十家车企品牌的销量总和几乎持平。

       由此望向全年,比亚迪全系累计销量达到730093辆,同比增长75.4%;新能源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达到593745辆,同比增长231.6%。

       其中,中部省份(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更是迅猛发展。中部2021年全系销量125344辆,新能源乘用车年销售75151辆。

       与此同时,中部的市占率也一路上涨:从1月份的2.07%持续上涨到5.27%。中部新能源市占率创历史新高,由1月份的7.05%持续上涨到22.31%。

       据比亚迪王朝网中部总监叶庭文透露,由于中部没有双限城市,新能源的意识和基础也相对薄弱一些,为了更好的推广,在意识普及和市场教育上做了很多尝试。

       “我们通过试驾体验活动、DM-i技术解析会、续航长测等活动,培养消费者新能源车使用习惯,让用户真实感受新能源车的优势所在。2022年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大年,预计中部的市占率也会持续突破。”叶庭文总监表示。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大盘来看,2021年无疑是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至14.24%,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对于2022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远超想象,到年底,渗透率可以高达35%,远远超过原来的总规划。”

       由此不禁想象,如果比亚迪能够借势继续维持增速,或将冲向年销100万辆的里程碑时刻。

       一、销量疯涨的背后

       从比亚迪公布的2021年销量细分上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呈现出EV纯电、DM混动“两条腿、齐步走”的态势。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加持下,2021年12月,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销量分别达48317和44506,同比增长148.0%、448.6%;年内,比亚迪EV车型和DM车型累计销量分别达320810和272935,同比增长144.9%、467.6%。

       据叶庭文总监透露,“在中部销量排名中,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卖的最好,DM-i产品贡献较多,后期会成为持续上量的贡献产品。”

       与过去以内燃机为主的插电混动不同,比亚迪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以纯电驱动为主。汽油机负责发电,电机给汽车提供动力。必要时发动机也可直接输出汽车动力。整车综合能耗不但远低于燃油车,也低于传统油电混动节能车。

       据了解,比亚迪DM-i产品在低油耗、与同级别燃油车逐渐平价及更低的使用成本的竞争优势非常突出。

       “目前我们依靠技术领先和产品优势,获得了市场领先,带动了销量的上涨,但是要想保持长期的市场领先,除了硬核产品的支撑外,在市场端的体验营销和市场教育也非常重要。”据叶庭文总监透露,今年将会向完善销售服务、提升售后服务、提高营销格调等多个方向发力。

       在采访团队与其深入接触中发现,比亚迪中部的团队是一支非常年轻,而且战斗力十分顽强的团队,这支队伍从上至下都非常年轻,而且极富创造力和创新力。

       在介绍起团队情况时,叶庭文总监满脸自豪的谈起,“中部很多一线运营经理都是90后,这样的团队会更加亲和市场和客户,尊重市场、尊重科技,以最大化服务客户为出发点,在2021年,这个团队也获得了集团优秀指挥部的称号。

       其实,对汽车企业而言,中部的市场一直是销量增长的机会。

       一方面,作为中部经济发展仍有上行空间,且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无疑将激励销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中部消费也倾向提档升级。

       因此,做好网络渠道以及营销等领域的针对性战略举措,无疑也是抢占市场机会的关键。

       二、“BYD”的向上之路

       “向上”是2021年车市的关键词,尤其是传统自主品牌的向上趋势非常明显。

       据国信证券测算,比亚迪乘用车的单车平均客单价从2020年的13.52万元,达到了2021年的15.17万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大众品牌。

       其中,比亚迪汉作为中国品牌高端车型代表,成交均价达到了25万以上,在中大型轿车市场上比肩了BBA,稳居销量榜前三名。在乘联会公布的12月零售销量中,比亚迪汉荣膺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二,与第一名的奔驰E级不分伯仲。

       2008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车F3 DM,那时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从2008年到2018年,新能源车用了十年时间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2%。

       到了2021年,新能源汽车开始以更快的速度攫取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21.82%。

       你很难分清如今比亚迪的增长是借了新能源的东风?还是这股东风本就是比亚迪的坚持所推动的。

       当风口降临,比亚迪自身的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销售体系以及品牌向上体系,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由量变引发的质变。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在排位赛中争做第一名,实现销量翻番。”在有了上一年的优异成绩作背书,叶庭文总监对已经到来的2022年,做出了充满信心的预测。

       三、今年的挑战

       比亚迪有挑战吗?当然。

       比如让王传福总裁几番亲自道歉的DM-i交付问题。订单量充足,但产能吃紧,大概是比亚迪2021年的真实写照了。

       早在2021年9月的年中交流会上,王传福总裁透露,2021年订单量或将达到90万辆左右,但受限于交付能力,销量预计在70万~75万辆。

       在比亚迪跨越式前进的道路上,产能短缺属实是比亚迪销量提升的掣肘。

       叶庭文总监表示,“去年是整个超级混动产品的爆发年,市场供不应求,秦Plus DM-i、唐DM-i、宋Pro DM-i均存在排队交车的情况。”

       但比亚迪也在努力。

       “今年我们也积极布局加大生产供应、新开基地加大生产,包括今年春节,我们的产线也会开动生产,明年的供应情况会显著改善。”叶庭文总监说道。

       不可否认,身处疫情、芯片短缺、供应链承压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冲击下,比亚迪能够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实属不易。也从侧面证明了其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整套体系的愈发成熟与完善。

       更令人兴奋的是,2022年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预期销量,极有可能突破600万辆。站在这个节点,比亚迪早已准备就绪。无论技术、产品还是销量,多维度的井喷与爆发,亦是最好的证明。如果能够继续维持强势增速,那么这家车企最终要触及的里程碑时刻,或许将会是年销百万辆大关,那时将彻底坐稳“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标签。

       对新能源车的优惠扶植政策果不其然落地了,今年购置被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各类车辆继续免征购置税,在上海一隅,还会对个人消费者今年6月底前置换购买纯电动汽车给予每辆车1万元财政补贴。

       作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是近两年最亮眼的增长点,特别是在2022年的爆发让所有人看到了增速回归的希望。或许,有无数人想象过,在解封之后应该干什么事情,比如把该补的牙齿补了,把该做的身体检查做了,把该换的家电换了,把该买的新车买了,大家都在渴求着让生活向着自己理想中的美好前进,城市又何尝不是因为大家的走走停停,吃吃逛逛,才重新拥有了烟火气呢?

       理想L9 放大版的“车和家”理念

       带着“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这样一个噱头,理想L9很无辜地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然,理想品牌的营销理念和方式方法就不做什么阐述了,褒贬不一,我还是想聊聊这款车,它可能是2022年上市的新能源车中最没有特色但也是最全面的座驾。

       一般来说,对一款均衡全面且实力强劲的产品,大家会送上“六边形战士”这样的尊称,理想L9其实也算是一个“准六边形”产物

       与此前的品牌产品一样,理想L9还是找的家庭出行路线,说句俏皮话,它是在用打造买菜车的思维去打造一款家用顶级大型SUV,买菜车的特性就是均衡,从颜值到空间,从性能到油耗,全部都刚刚好。

       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它算不算李想“小而美”造车思路的延展,最终依附于“车和家”这个纯粹的理念,“小而美”是定位在城市的短途通勤车辆,车是家里的一个房间,是以家为中心的距离延伸,那么理想品牌推出的所有产品,以及现在的理想L9,其实也是如此,只是,它把家里这个房间做得更大,把距离延伸得更远。

       所以,理想L9有霸气的造型,有宽敞的空间,以及尽量在这个空间里填充更多的实用性,可油可电让长途出行也能告别焦虑,但你如果说有啥能够给你留下深刻且特别的印象呢,好像也没有。

       没有短板,也没有长板,它就像是一个完美的木桶,用最合适的方式装进去了最多的水,对于有多人出行需求的家庭来说,理想L9是2023年唯一的版本答案,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块牌照。

       五菱宏光MINIEV敞篷版,想带年轻人去吹吹风

       早些年,五菱宏光MINI EV让年轻人毫不费力地完成拥有一台代步车的目标,五菱宏光MINI EV 敞篷版则是让年轻人用最低的成本拥有一台敞篷车,本身花里胡哨、萌态十足的五菱宏光MINI EV在路上回头率就挺高,再加上拉风的敞篷设计之后,它就是城市街头最靓丽的风景线。

       比它好看的,没有敞篷,带敞篷的,没它便宜,这或许也是一种差异化竞争?

       严格地说,五菱宏光MINIEV敞篷版算是GAMEBOY版的衍生车,除了这个敞篷之外,别的设计元素基本一致,前脸有点亮之后辨识度很高的车标,全新设计的保险杠采用镂空设计的银灰色饰板,带有点未来感,再配上个全新设计的轮毂盖板,最好看的状态,那自然是敞篷开启的时候啦。

       当然了,在尺寸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装上一个敞篷自然有得有失,后排基本上就都奉献给了这套车篷机构,储物只能靠座椅后方的拉链储物格,但为了这个10秒内能开启的敞篷一切都是值得的,手动解锁车篷锁止机构,然后长按位于阅读灯位置的车篷开合按键,一个美妙的体验就此开启。

       只能说,五菱宏光真的很懂年轻人,即便特斯拉再怎么降价,整个新能源车市鸡飞狗跳,五菱宏光MINI EV也内心毫无波澜,除非马斯克能鼓捣出一台5万元的超级迷你版的特斯拉出来,定价就是它永远的护城河。

       或许它一早就明白,用户真正需要的,就是极致的性价比,而它早早地就在这儿做好了布局,不走寻常路就是它的成功秘籍。

       smart精灵#1,我先起跑,你们接着卷

       不走寻常路的还有smart精灵#1。

       或许很多人都完全没有想到,smart精灵#1这个smart电气化转型之后的首款车型会是这副模样,基于SEA浩瀚平台打造,定位为一款纯电动小型SUV,感官则直接从“中杯”升级成了“超大杯”,在功能上也更加完善,采用后置电机+后轮驱动的它还拥有最大功率272马力,峰值扭矩343N·m的输出,百公里加速6.7s,这完全不是曾经的那台smart,只是,为何要给心中的smart设一个边界呢?

       smart也可以更实用,更有性价比,smart精灵#1依然具备仪式感,也能体现出smart车主的生活态度,我觉得吧,所有的变化对于主机厂来说,都是一次高风险的事儿,毕竟一个新产品推向市场,即便前期调研再怎么详细,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唯一的胜算,或者说尽量能够提升成功概率的方法,就是在用户的刚需上面做文章,把钱用在最关键的地方,让用户得到最实在的利益。

       一切,都得是用户需要,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市场。

       大刀阔斧的改变反馈到销量上,表现相当不错,根据smart品牌所发布的2023年1月交付数据,smart精灵#1在华成功交付了3170辆,从去年9月开始算,它的交付量已经达到了12382辆,相当可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smart精灵#1还有一个后手,它相对于其他的新能源车,可以更加顺利地开拓海外市场,毕竟smart的logo在欧洲市场有广泛认可度,并且有成熟的渠道网络,去年10月新车已经在欧洲重点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开启预售,目前已经有近2000台smart精灵#1小批量运送到欧洲,第一季度会从德国开始规模交付,伴随着制造产能爬坡,smart会开启大批量欧洲发运计划。

       左手在极致的国内市场内卷,通过快速的迭代和竞争去打磨产品线,右手则可以依托天生的优势,抢在国内品牌充分发力之前,率先占据海外市场更大的份额。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特别是针对海外市场这个相对不那么卷的市场,smart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成为连接中国先进制造业和欧美消费市场的桥梁,填补空缺。

       这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业,也是利润相当丰厚的事业,如果真能抓住的话,这无异于一张长期饭票,跨过去就是大罗金仙,跨不过去就则小富即安。

       当然了,目前考虑出海和已经出海的中国主机厂有不少,smart不是第一个,但我相信它必然会在第一梯队拥有一席之地。

       写在最后

       总有意难平,商业总有胜负和输赢,产品也会有高下,但优质的产品必然会收获无数的正向反馈,也有无数的消费者去投下赞成票。

       新能源赛道的船票可能已经不多了,谁都可能会成为明日之星,也可能曾经闪耀的爆款会成为不甘心的昨日黄花,这就是商业竞争的残酷之处。但没办法,不扩张的资本是没有未来的,不拼搏的产业是没有活路的,不努力的主机厂是会被淘汰的,看清大势,看清自己,准确地找到最适合的盈利赛道,才能够将积累的优势爆发。

       虾有虾路,蟹有蟹路,除了我罗列的这三个主机厂,这三个产品,也有许多新能源品牌已经做出了最适合的选择,更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内燃机还是新能源,这条赛道都足够宽广,足够承载更多的参与者,大家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叫兽Pr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2022新能源汽车营销观察”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