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力帆汽车近况_力帆汽车品牌新闻

tamoadmin 2024-08-23
1.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2.这些车企缺席车展的背后3.哪些汽车品牌未来很可能被淘汰?4.华晨集团正式破产重整,负债千亿困

1.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2.这些车企缺席车展的背后

3.哪些汽车品牌未来很可能被淘汰?

4.华晨集团正式破产重整,负债千亿困局,旗下版图涉百余公司

5.吉利欲收购力帆汽车 专家:看中其资本市场运作价值

6.2000年-2010品牌危机管理案例有哪些?好心人帮忙回一下?

力帆汽车近况_力帆汽车品牌新闻

在下单方面不负责任地宣布,获得本周股评最佳男主角的企业是——小鹏汽车。

颁奖理由:它深耕新能源领域5年多,以追赶特斯拉为目标,几年间,耗尽财力研发自动驾驶软件系统,虽然与特斯拉进行着无休止的“自动驾驶商业机密”起诉拉锯战,但依旧凭借累计亏损近60亿元的研发实力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好感。在面对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情况,它顺利将自己送进IPO的大门,成为继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之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也是第四家在美国IPO的电动车汽车公司。

今天是小鹏汽车IPO后的第二天(美东时间8月28日),截止到本稿件完成,小鹏汽车股价从第一天的21.22美元收盘价,到今天(当地时间)开盘前的股价一跃升至24.01美元,上涨幅度超13%,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小鹏汽车的确很看好。开盘后不久,小鹏汽车股价上涨至24.40美元,盘中略有回落至22.37美元,不过涨幅仍有6.72%,目前总市值162亿美元。

可能是为了验证王兴曾经的预言:“未来仅有3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分别是蔚来、理想和小鹏。”在前两者纷纷上市后,第三名虚位以待的情况下,随着市场一度传出威马要在年内登陆科创板的传言,小鹏汽车提前了上市的时间,在8月27日于美国纽交所上市,以后将以“XPEV”的股票代码“横行”资本市场。

针对小鹏汽车IPO,我司在《上市即巅峰?小鹏未必》一文中对此进行了专业解读,本周股评将不再过多赘述。

虽然小鹏汽车本周很亮眼,但搅翻汽车行业的特斯拉才是真正的大神,通过一己之力,拉动上下游一起飞升,这样的能力,至少前无古人,至于后面有无来者,恕小仙灵力浅薄,无法得知。

“上神”特斯拉

自今年6月底股价飞升进入每股1000美元后,特斯拉修炼速度是愈发的神速,两个月还不到,它就已经进入2200美元+的阶段,总市值也从两个月前的1900亿美元跃升至如今的4100亿美元。

特斯拉总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就在两天前,也就是美东时间26日。今年以来特斯拉累计涨超400%。受此影响,27日,A股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概念股掀涨停潮,云意电气、双林股份、鹏翎股份等逾20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而龙头股宁德时代上涨5.43%。

同时,受特斯拉股价大涨刺激,中概股蔚来、理想汽车也涨幅惊人。

周三,蔚来大涨14%,市值超242亿美元,创上市以来新高,今年以来累计涨幅402%。理想汽车股价大涨28.25%,市值196亿美元,今年以来累计涨幅42%。不过周四开始,蔚来和理想纷纷下跌,至周五当地时间收盘,蔚来下跌6.94%,至每股18.50美元,而理想汽车稍为严重,跌幅9.18%,每股17.60美元。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特斯拉入驻中国市场,加剧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对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比亚迪、蔚来等,但也会形成‘鲶鱼效应’,会加快行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发展,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能走出来。”

在龙头企业走出来前,想必各位路过的小哥哥**姐最关心的是特斯拉为何被小仙称为“上神”?

我们来看Wind的数据,截至8月28日晚,有51家特斯拉概念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其中,22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占比四成。券商分析认为,特斯拉产业链具有稳定性强、毛利率高、价值量大等特点,中国企业成本低的优势决定了其在特斯拉产业链中的霸主地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公司有望享受长期爬坡红利。

目前新能源市场的局面是跟着特斯拉,躺着都能赚钱。此前能有如此雄厚实力的企业还是苹果公司。

知乎“A股大师兄”如是说:“特斯拉在汽车界的地位堪比苹果在智能手机界的地位,2007年被称为苹果元年,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苹果产业链在A股培养了一大批诸如立讯精密、信维通信、歌尔股份、欧菲科技、奋达科技、德赛电池、安洁科技类的产业链牛股,苹果指数从最低的900多点,最高涨至11899点,涨幅超过12倍。”

就在本周周一,苹果股价上涨1.20%,报收于503.43美元,总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至2.15万亿美元。

兴业证券认为,对比苹果产业链的黄金十年,目前的特斯拉产业链相当于苹果产业链的前期。产业链上涨来自于特斯拉销量的高预期对估值的拉动。特斯拉后续的产业链机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斯拉销量带来的产业链业绩兑现有可能超预期;二是特斯拉定义的新产品趋势在中期孕育的第二波大机会,包括智能座舱(中控大屏)、域控制器与高算力芯片、热泵热管理、轻量化底盘等;三是特斯拉后续围绕汽车生态圈的拓展带来的新机会。

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这条“鲶鱼”正在激起新能源市场更大的活力。

可怜的力帆

现在的力帆已经惨到不忍写它的地步,无奈小仙要凑文章篇幅,只好放下自己不值钱的同情心,赚点值钱的稿费,这或许是力帆存在的另外一种价值。

8月27日晚间,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了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力帆股份实现营收15.84亿元,同比下滑69.42%;净亏损为25.95亿元,同比扩大173.99%。

力帆股份在报告中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市场环境”影响,同时力帆股份表示,自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首次出现负增长,2019年延续了下滑趋势,2020年初由于肺炎疫情,停产停售时间长,整个经济增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居民收入减少,购车意愿降低,因此整体业务大受影响。

那“大环境的不好”到底给力帆造成了什么后果呢?汽车业务方面,力帆股份上半年累计销售传统乘用车8辆,同比下降95.29%;销售新能源汽车549辆,同比下降56.32%。最简单的加法一算,上半年力帆乘用车销量仅为1,527辆。出口方面,由于全球疫情肆虐,力帆股份出口业务大幅萎缩,出于半停滞状态。

巨亏的力帆向法院提出了重整的申请,并于8月21日被裁定受理。四天后,力帆股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至此,“ST家族”已有海马、众泰、力帆等整车企业。

为了推进力帆的重整工作,8月26日,力帆股份发布面向市场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小仙戴着500多度的近视眼镜,浏览了这份公告,将关键的信息给各位归纳出来,如有不全,请多多包涵。

力帆目前有汽车和摩通两大板块,这是它吸引招募人的法宝,而要将这两大法宝收入囊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新主人要信誉好,未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二是重整投资人的招募不限行业,但拥有汽车生产管理经验或并购整合经验者优先;三是资产总金额不低于?200?亿元;至于剩下的三个点不重要。

小仙再概括一下,招募重整投资人就像破产却又一心为女儿的豪门丈母娘招募女婿一样,要求对方“人好、有钱、贴心”,希望在女婿的带领下,将娘家重振旗鼓。

虽然力帆股份本月才开始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但两个月前就有新闻爆出吉利向力帆注资成为其最大股东,虽然被否认了N次,但目前得知的最新消息是“吉利汽车收购力帆股份已成定局,届时力帆股份将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包括上市公司壳、生产资质、金融牌照等均由吉利汽车接盘。”

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年逾八旬、已退休三年的尹明善正在遭遇人生中最艰困的时刻。力帆的结局,注定了尹明善以后“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9月底开幕的北京车展,可谓震动了整个汽车圈。今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汽车销售、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行业等汽车上下游产业链,无一例外遭受重创。尽管中国因防疫举措有效,迅速恢复了生产经营,但在全球化如此深重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而北京车展就像是行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令众多车企共聚一堂,它令大波新车同日亮相或上市,它的声量与繁荣,给予汽车行业继续冲刺2020年的信心。

只不过,北京车展延期5个多月,在这个证明企业实力的大舞台,有些汽车品牌已经等不到了。经历了多届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的轱辘哥,在翻开今年的北京车展展位图时发现,部分自主品牌赫然消失。难道它们真的混不下去了?

海马汽车

在北京车展上消失的海马汽车,此前最出圈的新闻或是卖地求生存。据海马汽车最新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海马汽车8月销量为8辆,同比下滑42.5%;今年1-8月累计销量8301辆,同比下滑55.74%。这一数据确实过于惨烈,不但无法比肩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甚至前八个月的累计销量不及哈弗H6这一单款车型的月销量。

海马汽车目前的销量主力是8S等SUV,另外MPV也有部分车型在售,至于轿车,海马或许已经放弃了轿车市场。就在今年8月份,海马汽车还发布了全新一款MPV车型——7X,可惜上市首月销量仅为几十辆,对整体的销量并无太大拉升作用。回想曾风光无限的普力马和福来美,海马汽车的境遇令人十分唏嘘。

销量差自然会导致车企利润低甚至亏损,步入困局的海马汽车在2019年卖房300多套获得收入1.62亿元来为自身续命,令行业内外为之震惊。所以,今年海马汽车很可能是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展位费而缺席北京车展。

但海马汽车为何会沦落至此?业内人士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海马与一汽多年来斗争不断,减弱了发展的力量。二是海马多年来依靠马自达的技术,自身研发实力没有跟上,在与吉利、长安等自主车企的竞争者处于下风。三是产品优势不强,无法获得消费者青睐。

出道即巅峰的海马汽车,走过三十多年后反而日渐式微,如今要想获得改变恐怕已积重难返。请景柱重新出山,聚焦新能源汽车,海马汽车还有机会吗?

力帆汽车

对于年纪稍长一点的消费者来说,力帆汽车这一名号应该不陌生。尤其是力帆汽车创始人尹明善,多少都曾听闻他的故事。1992年,50多岁的尹明善投身制造摩托车发动机行列,短短三年时间便赚到第一桶金,获利1500万元。掌握了摩托车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后,尹明善开始生产出自己的摩托车——力帆摩托车,并且把它做大做强,长期位居中国摩托车行列前三。但野心不止的尹明善还开始了造车梦,并在2006年生产出第一辆力帆轿车。

力帆汽车进入消费者视野后,虽然没有十分爆款的车型,但路面上多少能见到一些。力帆先后上市了320、620、X60、X50、720、330、530、630、迈威、轩朗等多款车型,产品覆盖各细分市场。轱辘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那款山寨了MINI的力帆320,事实上,“山寨”是力帆汽车一直没能撕掉的标签,也导致了其品牌形象一度受挫。加上发动机技术与对手竞争毫无优势,产品质量备受质疑,力帆汽车风光的日子并无多少。

值得关注的是,力帆汽车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企,在2012年便宣布要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但是,就在2016年,力帆汽车便因“骗补”一事而被推上风口浪尖,2000多辆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新能源汽车违规获取超过1亿元的补助资金。此后,力帆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就没能再掀起了风浪,存在感进一步降低。

2019年,力帆经销商因力帆汽车产品竞争力不佳、力帆低价出售新车给其它汽贸店等原因联名到重庆总部维权,将力帆汽车再次送上热搜。2020年,身陷破产传闻的力帆集团,其最大股东力帆控股申请破产坐实这一消息。那么,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过千辆的力帆汽车能否翻身?业内普遍持不看好的态度。生存已是问题,无法参加北京车展自然是意料之中了。

猎豹汽车

进入公众视野时间虽不长,猎豹汽车却凭借60余年军工传统和30余年汽车生产制造经验而成功吸引了几十万车主“买单”。猎豹汽车诞生以来开了400多家4S店,猎豹CS9、猎豹CS10两款主打车型进入的是SUV细分市场,外观颜值还不错,上市后销量表现还不算太糟糕。此外,定位高端的猎豹Mattu,因搭载宝马血统发动机,拥有奔驰内饰,起售价却不到12万元,一度为猎豹汽车挣得不少曝光度。

但后期猎豹汽车因质量口碑下滑,车辆问题不断,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在2019年年底,有消息称猎豹汽车即将进入破产程序,但这一消息随后被否认。2020年,猎豹汽车经销商多次到猎豹汽车总部进行沟通、维权。不久前,猎豹汽车经销商公布了一份《关于停止中国境内猎豹汽车免费售后的声明》。据声明显示,由于猎豹汽车厂家在最近15个月内停止汽车生产和配件供应等,中国境内所有猎豹4S店将无法免费提供猎豹汽车质保手册上的各项免费保养、维修、质保等服务。

都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从猎豹汽车被传出经营困难开始,到猎豹汽车经销商维权,到猎豹汽车车主无法进行正常的售后服务,即便猎豹汽车依旧不公开其目前境况,也已一目了然。同样地,身陷困境的猎豹汽车也再无参加北京车展的理由。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海马汽车、力帆汽车、猎豹汽车,还有众泰汽车、华泰汽车,以及退出了中国市场的铃木汽车等,通通缺席了北京车展。未来的北京车展会愈加繁盛,还是声量愈小?在轱辘哥看来,江山代有人才出,缺席的没能来的品牌固然也有,但也有更多的新品牌取而代之。汽车工业转型阶段,车企的核心技术、市场应变能力等,始终是决定其是否继续参与“游戏”的关键。正所谓,走正路,才能走长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这些车企缺席车展的背后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月份还没过去一星期,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圈子俨然被知名车企重组、停摆、出售股权等新闻承包了。

1-4日,包括华晨、北汽、恒大、长江等在内的4家车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其中争议最多就是“恒大出售广汇股权”和“华晨或面司法重整”这两件事。

首先是“恒大平价卖了广汇”。

有行业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出售广汇股权,除了恒大想要回笼现金转型到“三低一高”经营模式、聚焦核心业务(如新能源汽车研发及量产等)之外。

还有个原因:2年以来,广汇未能给予恒大太丰厚的回报。关于这一说法,后文将进行详细的数据说明。

其次是“华晨或面司法重整”。此前,一则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0亿元债券违约的消息传出引发舆论哗然。

11月2日,上交所对华晨汽车集团予以书面警示,随后便有消息透露,辽宁省正在考虑推动华晨汽车集团司法重整,以解决债务问题。

有媒体指出:如果剔除宝马带来的投资收益,华晨中国将连年亏损。

加上最近的“众泰宣布子公司无偿还能力、长江汽车破产、北汽蓝谷两大基地停摆、力帆破产并拍卖资产”等消息。

似乎验证了《汽车服务世界》此前的预言:2020年是汽车行业的生死年。

至少当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可能真的走到了生死路口,未来,3万家4S店的出路又将是何方?

2个月,20多家车企陷生存困境

把时钟拨回到一年前,有四家车企曾被曝“将破产、涉500亿坏账”,分别是: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

如今,力帆真的破产重组、猎豹工厂被确认收购、众泰全资子公司确认无法偿还债务。

华泰也在今年8月被曝所持股份被冻结3年且但仍在寻找自救方法,四家车企的现状实属不佳。

《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发现:

2020年10月以后,有20多家车企陷入了“资金冻结、濒临破产、销量急剧下滑”等窘境,当中既有弱势车企岌岌可危,也有一些强势车企跌落神坛。

众泰:前三季度巨亏5.3亿元,基地停产/半停产

10月30日晚间,众泰汽车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巨亏5.3亿元。

同时,报告指出了众泰“资金短缺、银行逾期、再融资能力下降”以及“下属各基地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现状。

10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民事裁定书》,全资子公司江南制造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现金流严重不足,且资产变现能力较弱,应认定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力帆:破产重组,拍卖资产却无人问津

10月29日晚,*ST力帆股份披露三季度报告称公司重整工作在正常推进中。

此外,力帆旗下的资产已经开始破产拍卖。

力帆子公司44台奔驰进口车出现在京东拍卖平台上,吸引1万多人围观,但由于没有买家出价,力帆已经下调近300万元进行第二次拍卖。

据了解,力帆汽车近一年的研发和销售业务,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北汽银翔、北汽幻速:双双进入破产程序

10月初,有媒体爆出,重庆破产法庭召开北汽银翔、重庆北汽幻速汽车销售公司破产重整两案竞争选任管理人听证会。

此前的8月4日,重庆破产法庭已经宣布,北汽银翔、重庆北汽幻速以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但公司具有重整挽救价值且重整具有可能性为由,向重庆破产法庭申请破产重整。

汉腾:深陷“欠薪停工门”,10月份3次成为被执行人

企查查显示,10月份以来,汉腾汽车连续3次成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近千万。

而在9月,汉腾汽车已经被曝出拖欠员工6~7月份工资、“高温”复工时间推迟、生产陷入停滞等负面新闻。

赛麟:几乎每天有“新增开庭/新增立案”,员工已集体离职

10月份以后的赛麟汽车,几乎每一天都有“新增开庭/新增立案”,可谓是在破产的边缘疯狂试探。

表面上还存在,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在6月底公司的员工就已经集体离职了。

除了上述相对知名的企业,还有一些车企始终处于销量极少、名不见经传状态,开年以来销量几乎没过万。

包括北汽昌河、北汽蓝谷、比速、零跑、几何、前途、国机智骏、汉龙、雷丁、康迪、大乘等在内,经营状况实属不济。

其中前途汽车是这些不知名车企中风波较多的一员。

8月份,前途董事长在“欠薪、资金链紧张等”风波后对外发声: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怎么样呢?前途没死,也不会死。”

最终结果如何无法预判,只能说大环境并不友好。

风雨飘摇的经销商集团

车企日子不好过,经销商集团自然受到影响。

这两天,大家热议度最高的可能就是恒大卖了广汇。宣布出售信息的次日中午,广汇宝信由涨9%转跌4%,中国恒大涨2.2%。

原因不难理解。2年前,恒大宣布入股广汇时,被行业人士视作强强联手,当时广汇旗下几家上市公司开盘后全部涨停。

而如今,从收益回报率来看,恒大收购广汇是门亏本的生意。

有人算了笔账:恒大收购广汇,两年共获益3.6亿,这笔金额看似不小,但折合才2.48%的收益,而恒大的资金成本不会低于20%。

作为如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在经销商群体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广汇汽车的经销商网点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开设824个经营网点。

其中包含767家4S店,涉及超豪华及豪华品牌的4S店占比就达到30%左右。

但这样的广汇,却在疫情之后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困局,整体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关注。

业绩上,1-9月,广汇汽车的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下滑41.6%,与经销商经营状况直接挂钩的现金流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也报道过,广汇汽车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团。

渠道上,1-9月,广汇汽车一共关闭了31家门店,新开了11家门店,集团门店规模减少了20家。

广汇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主营业务的整车销售板块,该板块1-9月在营收上占了8成,但毛利率仅为2.55%。

与此同时,广汇汽车的维修服务、佣金代理等业务,毛利率超50%,其中售后维修业务更是广汇唯一出现利润增长的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汇的资金链问题自然受到关注。

10月,广汇汽车就被曝“资金链陷入紧张”,也有多个投资者针对“广汇汽车资金呈现持续流出状态”现象询问广汇汽车董秘。

关于公司股价、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广汇却并未给出回复。

但是,广汇汽车三季度的现金流持续出现70余亿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实,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广汇汽车控股股东还在9月质押了部分股权。

加上10月的时候正通、润东先后发布股权转让/冻结信息,这些经销商巨头的动向真实反映了经销商群体的经营压力开始加剧。

巨头们的资金压力都始终存在,非巨头的状况自然也不敢说好。

4S店:被骗or卖龙虾?这是一个问题

当卖车不再能获得高额利润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经是基本事实。

此前,中国流通协会公布了3组数据体现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车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继退网。

4S店经销商撑不下去退网、维权等新闻今年就没停过,上述出问题的车企几乎都被自己的经销商维过权,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来看另一群4S店经销商面临困境后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关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厂家填补市场的预期不容易实现。

各家车企业绩止跌回升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汽车经销商,背负着艰巨的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一些撑不住、想扩大盈利空间的4S店经销商,会选择跟非主机厂/车企进行合作等方式减轻自身的负担、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间。

但这种“没有车企和所属集团保护”的做法,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0月31日,浙样红TV报道:杭州多家宝马经销商与汽车代理公司合作,却被骗了上千万。

一位杭州萧山汽车城十多年开店经验的汽车经销商老板向媒体反映:自己与某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但从9月下旬开始,该公司老板突然失联、电话关机、办公室人去楼空。

媒体在访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不少当地4S店经销商与车主均被该公司拖欠车款,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这些经销商之所以会受骗,原因很简单:

1、价格便宜:原价28万的宝马车,该代理商只卖26万,低于市场价的五六个点;

2、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多利润,从该公司订车以后转卖可以赚取差价。

3、经销商会选择的汽车事务代理公司都会是熟人且有过业务往来,有一定信任基础。

上述报案的店主跟该公司老板认识了十多年,却还是被骗了。

事实上,车企与4S集团的每一次变动,对于最下游的4S店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洗牌。

过程中他们要么紧跟上游的脚步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慌路求生找别的赚钱机会,有些4S店老板觉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车生意,干脆选择发展第二产业了。

在湖北有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一边开店卖车,一边开店卖小龙虾,卖小龙虾的利润比卖一年车的利润还高,这已经成为坊间“美谈”。

是循规蹈矩继续承压苦苦支撑?还是冒着风险跟“车圈的老朋友(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发展自己的第二春卖个龙虾啥的?

这指不定会是未来3万家4S店老板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写在最后:

本文的出发点并非唱衰4S店,只是盘点4S店群体当下的真实境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并没有出现“4S店遇难了、独立售后能不能趁机获益”等相关言论。

原因很简单,今年4S店不好、独立售后也不算理想,只是行业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头整合的动作太多,导致大家的舆论焦点多放在了“强者正在如何越强”身上。

两个月前,汽车服务世界发过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万汽服店转让,实体店难在“实体”?》体现了汽服店现状,其中提到了一点:去年谁店多,谁光荣;今年谁店多,谁头大。

这其实表明:2020年,独立售后面临的窘境与车企、4S集团以及4S店群体是类似的。

动荡的时候,强者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更强,但他们必须进行的转型动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哪些汽车品牌未来很可能被淘汰?

传统意义上,车展如战场,特别是这次北京国际车展,很多人期待会有众多车企参加(毕竟很多同期国际车展都取消了),众多新车亮相,但事实似乎并不是完全如人们意料的一样。

据统计,此次北京国际车展上,包括华晨、宝沃、海马、众泰、力帆、汉腾、君马、陆风、斯威、猎豹等自主品牌缺席;云度、爱驰、前途、理想四个造车新势力缺席;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和雷诺品牌缺席。

于是,曾几何时车企挤破脑袋也要刷存在感的北京国际车展,却在今年稍微“退了烧”,参展车企的数量和新车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缩水,这是为什么?

1、首先参展经费就是一个高门槛,一家车企参加北京国际车展,仅场地+搭建费用就需要好几百万,再加上各类演出、活动、展车运输成本,开销千万很正常。如果追求效果,花费再高也不稀奇。

而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车企都开始大范围开源节流,对于那些实力有限的车企来说,把钱放在实际的促销上或许更有效果,此时车展对于它们来说更像“赔本卖吆喝”。

2、新生代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影响了车企对车展的态度转变。互联网营销的渗入、体验式营销的受热,让车企开始重新考虑花大代价参加车展的消费比。毕竟消费者的闲暇时间都被碎片化之后,谁愿意连着盯几个小时车展呢。

3、虽然车展上发布新车可以获得媒体的集中报道,但一个大型车展永远不缺新闻。除非你的产品真的被绝大多数人关注,否则再快的新闻也会瞬间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所以,才有了越来越多的车企,干脆在车展前发布产品,不再被传统套路,甚至在必要时放弃车展。

4、面对以品牌和营销为主的北京国际车展,如果车企想要展示其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它们更愿意参加花费较少但一样吸引媒体注意的CES展,所以传统的车展功能正在被新兴“功能型”车展所蚕食。

5、车企业务转型,参加乘用车车展不再成为刚需。

疫情当下,所有的汽车行业从业者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确实需要一届高级别的车展来提振产业信心。

虽然本次车展上缺席的车企可能“迫不得已”,没有动作的车企或许是“实属无奈”,但考虑到眼下的消费者越来越依赖网络收看大量干燥的信息,却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切身实地地体验一把的时候。

作为车展的主办方,更要未雨绸缪,考虑给车展引入创新的血液,给车企创造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给受众设计一个更好的体验环境,开放更多的可能性,让车展更加趣味盎然且与时俱进呢?

今年,很多车企没有参加车展实属遗憾,但希望明年的车展不再有谁缺席。提前问候一句:

“别来无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晨集团正式破产重整,负债千亿困局,旗下版图涉百余公司

第一、君马汽车

长沙君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由浙江众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100%控股,严格意义来说,就是众泰旗下独立运作的一个品牌。只不过,自今年年初开始,关于君马汽车的负面新闻就层出不穷,先是变速箱问题断供自动挡车型,再到售后配件不足、经销商上门维权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反射出了君马汽车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如今,更是有君马汽车的内部销售人员爆料:“现在君马已经是个空壳公司,处于无人管理的无序状态,即使员工想要离职,都不知道找谁办理手续,只能寄希望于介入。”

第二、北汽银翔

北汽银翔是北汽集团控股子公司,虽然背靠北汽这棵大树,曾经也因为幻速创造过销量奇迹。但是很可惜,曾经的辉煌并没能很好的持续下去。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北汽银翔逐渐陷入了发展瓶颈,旗下车型销量全线溃败,早期热销的明星产品幻速S3现在月销量只有区区876台,而幻速S7也一样,仅仅802台,其他车型的数据更是难以入目。像S7、S6这样的车型只有两位数的销量,更惨的是S2,单月销量才2台。这样的销量数据别说是利润了,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难发出来,如今的车市颠簸浮沉,北汽银翔举步维艰。

第三、华晨华颂

这个品牌是华晨旗下的自主汽车品牌,曾经的华晨宝马给华晨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然而华晨自己的品牌却混得十分惨淡。尤其是华颂,虽然在2014年就成立了,但是多年来就一款产品,华颂7(参数|)。对于这款车,对外宣传是挂着华晨标的宝马MPV,然而很可惜,少了宝马这个标,华颂7还真的就是卖不动,起步价高达18万,这个价位它的竞争对手都比他强大太多,导致这个品牌去年整年就卖了四千多台,今年更是难,几乎是在用宝马的利润给它续命,然而今年车市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宝马还能给华颂续多久的命,真的不好说。

第四、力帆汽车

前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是让不少品牌躺着都能把钱挣了,如今存量竞争的当下,自主品牌也进入了洗牌期,虽然这些车企的现状令人唏嘘,但是从这些品牌里面我们不难看出,导致他们进退维谷的原因无非就两个,第一就是没有抓住当下消费者的需求给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第二就是长期以来几乎没有主动创新,几乎都是跟着大流走,别人上什么自己就跟什么,没有自己的新意,而在品质上,更是比不上合资品牌,到底用户购买回去后投诉率居高不下,败光了市场好感。

吉利欲收购力帆汽车 专家:看中其资本市场运作价值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 汽车 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晨集团)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法院的裁定称,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华晨集团作为辽宁省属国企,直接或间接控股、参股四家上市公司,并通过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与宝马合资成立华晨宝马公司。有中华、、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

据辽宁省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华晨集团长期经营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负债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来,辽宁省及相关部门一直努力帮助华晨集团解决现金流问题,但其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今年,受肺炎疫情影响,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长期积累的债务问题爆发。据华晨集团今年半年报,集团层面负债总额523.76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110%,失去融资能力。为解决债务问题,有关方面成立了华晨集团银行债委会,力求债务和解,但未果。

根据法律规定,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指定华晨集团管理人,全权负责企业破产重整期间各项工作,包括受理并认定债权人债权申报,编制重整草案并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等。债权人将根据法院最终批准的重整获得偿付。

华晨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团本部自主品牌板块,不涉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及与宝马、雷诺等的合资公司。作为宝马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集团重整后有望实现重生,尽最大努力挽回债权人损失。同时华晨宝马仍然是其未来稳定的利润来源,而且还将不断推出新产品,扩大规模。

作为我国 汽车 产业的主力军,华晨宝马背后的华晨集团 历史 可追溯至1949年。

华晨集团是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的重点国有企业,目前华晨集团在辽宁、四川和重庆建有6家整车生产企业、2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旗下有华晨中国、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汽车 ”)、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华控股”)和新晨中国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晨动力”)4家上市公司,160余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此外,旗下“中华”、“”、“华颂”等自主品牌以及“华晨宝马”、“华晨雷诺”等合资品牌,覆盖了乘用车、商用车全领域。

对于此次破产重整风波,已经传导至上市公司。

11月15日晚,申华控股和 汽车 相继发布公告称,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华晨集团于11月13日收到沈阳市中级法院送达的通知书,华晨集团债权人格致 汽车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对华晨集团进行重整。申华控股称,若华晨集团进入重整程序,可能会对公司股权结构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不过公告中表明,目前华晨集团尚未收到沈阳中院正式受理重整的裁定书,债权人提出的重整申请是否被沈阳中院受理、华晨集团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重大不确定性。

据悉,华晨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申华控股4.46亿股,占总股本的22.93%,处于冻结状态的股权占其持股总数的24.13%,占申华控股总股本的5.53%。

在业绩方面,申华控股称应收华晨集团及其关联方收款1.4亿元,主要形成原因为日常 汽车 购销;申华控股对华晨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余额44565.48万元,其中4亿元为公司向华晨集团为公司融资担保提供的反担保,4565.48万元为公司为原子公司华晨租赁提供的存续担保,若华晨集团进入重整程序,可能会对申华控股年度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家间接控股的公司 汽车 在公告中表示,华晨集团全资子公司沈阳市 汽车 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 汽车 2.6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32%,其中1亿股用于融资融券,占其持有 汽车 股份总数的37.53%,7360万股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占其持股 汽车 股份总数的27.63%。

汽车 应收华晨集团账款5007万元,应收华晨雷诺 汽车 有限公司2677万元,均为日常 汽车 零部件购销形成。若华晨集团进入重整程序, 汽车 可能计提大额坏账准备;此外对华晨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余额5.3亿元是否顺利解除存在不确定性。

11月16日, 汽车 和申华控股开盘双双低走。截至下午收盘, 汽车 扩大跌幅至7.13%,报于5.21元;申华控股跌幅为0.53%,报收于1.88元。不过,17日,申华控股和 汽车 收涨,涨幅为1.05%和0.19%。

而截至11月17日收盘,华晨中国下跌1.43%,报收于6.9元,新晨动力跌幅为4.48%,报于0.32元。

11月13日,传闻不断的华晨集团再度出现新状况。

企查查数据显示,格致 汽车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吉林省辽源市,是一家从事 汽车 冲压模具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的 科技 企业,为华晨集团的供应商。

实际上,早在11月初就有消息称辽宁省考虑对华晨集团进行司法重整,以解决债务问题。当时有消息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辽宁省近期已与金融监管部门就华晨集团重整进行沟通,不过尚无明确重整方案,相关事宜仍在讨论中,因此仍有变数。对于重整传闻,辽宁省国资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不清楚此事,华晨集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没有接到相关的信息。

华晨集团重整求生,难掩的是早已爆发的债务危机。华晨集团公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华晨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华晨集团资产负债率为71.4%,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26.77亿元。东方金诚指出,截至10月22日,华晨集团存续债券规模为172亿元。

10月23日这一天,华晨集团规模为10亿元的债券17华汽05到期未兑付,华晨集团发布公告承认目前流动性紧张,资金面临较大困难。

今年8月华晨集团旗下多只存续债券大跌,频频低价卖出,被业内债务风险或出现恶化的信号。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华晨集团进入破产重整是大概率。从华晨集团本身的财务来看,很难偿还债务,接下来很可能是以辽交投为主体进行重整。

据悉,今年以来华晨集团也进行了内部改革,包括管理架构调整、聚焦整车和零部件业务;聚焦入门级电动车,升级中华品牌等策略。但业内普遍认为,华晨集团最主要的问题是自主品牌赢弱,盈利严重依赖华晨宝马,但华晨宝马股权调整期限越来越近,想要依靠华晨宝马将华晨拉出泥潭根本不现实。

目前,华晨集团旗下有华晨中华、华颂、三个自主品牌;其中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华累计销量为3186辆,平均来看月销量500余辆。2019年全年,华晨集团乘用车实现销量72.18万辆,商用车销量7.86万辆;但值得注意的是,华晨宝马54.55万辆的销量占华晨集团乘用车总销量的比例高达75%。

东方金诚在研报中分析称,“在疫情影响下,华晨集团自主品牌的销量、业务收入持续下降,获利能力仍比较弱。”

近年自主品牌的羸弱,迫使华晨集团在发展上呈现出过度依赖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单一板块的局面。华晨宝马堪称华晨集团的“利润奶牛”。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华晨宝马每年为华晨集团贡献的利润额平均在17亿元-55亿元之间,在华晨集团的净利润占比也逐年上涨,平均在94.9%至119.6%之间,基本都在90%以上。2019年华晨集团的全年营收为40.27亿元,税前利润是62.92亿元,其中华晨宝马是华晨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2019年华晨宝马的净利润是76.26亿元,由此可见,如果剔除掉华晨宝马的净利润,华晨集团的税前利润是呈现亏损状态的,亏损额超过10亿元。

此外,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华晨集团尚无车型。华晨集团副总裁齐凯曾公开表示,“华晨集团合资公司华晨新日预计今年年底投产第一款新能源车。”

对于华晨集团而言,更重要的是在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加快脚步。 汽车 市场的淘汰赛已经开始,今年以来众泰 汽车 、力帆 汽车 等弱势品牌接连重整,游离在主流市场边缘的华晨集团亟须加速。

2000年-2010品牌危机管理案例有哪些?好心人帮忙回一下?

吉利成为力帆重整意向投资人。

10月9日,*ST?力帆(601777)发布了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公告内容显示,2020年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按招募公告的规定向管理人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

据吉利方面介绍,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是吉利科技集团下属企业,吉利科技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投资、运营双轮驱动的大型产业集团,是跨界科技生态领域的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

吉利与两江新区也有过多次互动合作。今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的盛宝(中国)金融科技项目、吉端新能源整车(重庆)生产基地项目、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陆续落地两江新区。

对于投资收购力帆的意义,吉利方面表示,目前没有可披露的信息,一切按照相关程序进行。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力帆基本失去造血能力了,需要引入外部力量。这一次也是由层面来牵头,完成力帆的重组。在乘用车层面的协同效应确实不大。从力帆现有情况看,上市壳、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吉利汽车需求性不是很高。这一次主要是由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科技集团为主体来参与力帆重组,并且用与国资基金联合体的模式进行参与。之所以未在港股吉利汽车下,?是在吉利控股下面再打造另一个上市融资平台,将部分科技、商用车等资产装入进去。

从吉利方面来说,力帆现在债务风险、法律风险都非常高,其接手力帆需要相应的风险回报。如果完成重组,预计吉利控股将充分整合力帆在重庆的地块,以及上市壳、生产基地及资质、金融牌照等等。未来吉利控股有望利用重组力帆的契机,在汽车金融,科技出行等领域,与重庆市及两江新区展开合作。

力帆汽车失去造血能力

2003年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成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也因此力帆汽车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红利。

力帆汽车由于品牌力不足,随着市场消费升级的趋势,力帆传统动力汽车逐渐失去市场盈利能力。新能源汽车成为了目前汽车行业的主流,力帆汽车在战略上没有果断进入。同时由于缺乏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积累,也未见资金的大量投入,力帆汽车的转型并未见效。

今年1-6月,力帆累计销售传统乘用车8辆,同比下降95.29%,销售新能源汽车549辆,同比下降56.32%。

据力帆股份2020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同时,据力帆汽车公布的《关于累计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显示,力帆还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其中,截至2020年6月18日,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金额合计人民币29.06亿元。

吉利看中力帆资本市场运营价值

早在今年6月,就有吉利收购力帆汽车的消息传出,但当时吉利汽车方面予以否认。

吉利控股新闻发言人杨学良亦在微博强调“没有此事”。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认为,吉利收购力帆应该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力帆是上市公司,壳可以为吉利在资本市场运作带来便利性;二是布局西南市场,从吉利目前的工厂布局来看,其工厂主要位于东部和北部,收购力帆可以实现更全面的布局。

9月28日,上交所召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83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吉利汽车获得了通过。

吉利汽车将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吉利汽车招股书披露,其本次科创板上市,将打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有利于吉利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实力,补充公司未来布局“新四化”等战略发展所需资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ST力帆上市公司壳有助于吉利回归A股市场融到更多资金。对吉利来说,多一个上市公司壳也可以将其他业务放入其中,更方便进行资本运作。

此外,力帆汽车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地处西南,重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地,力帆汽车在产业配套上和地方政策上享受红利。

公开资料显示,若吉利汽车成功接盘力帆汽车,其还将获得*ST力帆在重庆当地的鸳鸯地块,此块地目前价值100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06年品牌危机全回顾

品牌名称 品牌危机导火线 品牌危机陈述 品牌管理漏洞 备注

1.芝华士 涉嫌消费欺诈 1月20日,《国际金融报》披露以12年陈酿为卖点的知名洋酒品牌芝华士多数是用2年、4年等不同年份的酒勾兑而成,售价接近300元的芝华士成本仅25元人民币。面对质疑,一份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声明”被拿出来证明芝华士的清白,但这份没有任何签名和盖章的“声明”随即被发现仅仅说明了英国及欧盟对威士忌酿造的严格规定,并不能确保芝华士没有。 这里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些勾兑酒是否是企业自身生产的?如果是,那么企业拿出非相关的声明来澄清自己,就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在给自己的品牌抹黑;但如果这些勾兑酒是其他生产商生产的,这是否又揭露出企业在质量管理以及对外的品牌维护上没有做好监督职责呢?缺乏社会职责的企业又能怎样更好的维护品牌呢?事实上,品牌管理天然地包含了对品牌的市场维护,而市场维护也天然地有两方面的含义,即既有对本产品正向的维护,也有防止别人侵犯自己的品牌

2.江铃 缺乏赛事应急预案 1月初,江铃宝典车队宣布因机械故障和零配件准备不足而退出达喀尔拉力赛,此时刚刚开始的拉力赛尚未进入艰苦的非洲赛程,而电视上关于江铃车队出征达喀尔的广告仍旧分毫未改的正常播出着。显然,无论多么大牌的车队或车手均有可能折戟沉沙的达喀尔魔鬼征程,任何参与品牌未能做好充分的传播预案,均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品牌的维护是要时时处处都要进行的,当初参赛是为了更好地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但是,由于其准备不充分就随意退出了赛程,并且其品牌的传播广告并未停止,这就给消费者传播了一种虚信息。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在品牌维护过程中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品牌宣传退出通道。

3.富士 涉嫌走私及贿赂 1月上旬,富士涉嫌走私的“旧闻”再次被媒体拿出来重磅曝光:身为富士胶片中国代理商的广西巨星,在富士的支持下将日本的过剩产能向国内市场转移,同时在进口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偷税漏税行为。祸不单行,1月14日,与富士施乐发生纠纷的某企业向媒体提供了一段录像资料,其中记录了2005年的司法仲裁过程中,富士施乐的法律顾问和代理律师与天津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员违规接触,涉嫌司法贿赂。 法律意识对企业品牌的维护也是不可缺少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主动违法与被动违法的行为,前者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品牌战略管理思想,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偷税漏税既而损害其长远利益;而后者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

4.海航 拒载少女致残 2月,海南航空公司针对拒载右脚受伤少女小晴展开行动。相关人员携带2000元慰问金及四本励志图书到医院看望因拒载延误治疗时间而被迫截肢的小晴,并首次就此事进行公开声明,海航认为当时小晴属于“担架病人”,受机型、安全和客规等限制无法搭载,海航不负任何责任。受害人律师表示,现场随行医生明确表示少女完全可以不使用担架,而机组成员也并未请示公司给予安排,而是断然扼杀了少女保留右腿的希望。 服务公司的服务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但是,海航公司对伤残女孩的拒载则恰恰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极大讽刺!服务品牌是服务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其本身应当是企业品牌最好的宣传途径,但是海航并没有认识到服务品牌的重要性,或者说即使它在随后的报道中取了一点的安众行为,但这个也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海航的行为触犯了服务行业的天条。 也许有人认为,这都是垄断惹的祸,也是产权国有惹的祸,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宣称的服务品牌管理也存在重大漏洞

5.迪士尼 过年拒客 大年初四(2月1日),数百名持票游客被香港迪士尼乐园拒之门外,理由是游客数量已超过乐园承载上限,由失望而气愤直至情绪失控的游客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甚至有人徒手翻越铁门入园,相关新闻和被众多媒体广泛传播。当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亲自致电乐园高层要求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但是第二天迪士尼仍旧出现了混乱的拒客场面。随后的3天内,香港迪士尼乐园副总裁安明智连续三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致歉。 迪士尼的拒客行为对其世界品牌形象大大的打了折扣,从而对其品牌的维护造成了重大的障碍,这也从另一层面上凸现了品牌管理上的巨大漏洞。为何会出现游客数量超过游乐园承载上限而没有其他更好地解决办法呢?企业在品牌经营中,是应当有旅游旺季和淡季的不同的措施,也就是说其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 顾客永远是上帝,顾客来多了,迪士尼就应该有相应的应急预案,避免损害品牌。

6.力帆 试车事故 春节刚过,力帆集团即开始全力为节前曝光的“翻车门”辟谣,向媒体出具了当时交管部门的事故报告和医院诊断报告,以证明在新车测试中的翻车是由驾驶不当造成的;另外,试驾人员拿到驾驶证未满一年(试车员要求3—5年以上专职驾龄)。力帆表示,新车出色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司机在翻车后仅有轻微的擦伤。同期,有网络文章迅速流传,称翻车事故导致车辆被压成“柿饼”,并辅以了多张。 首先,在中国国情下,力帆很有可能做出任何一份他们想要就有的质量报告和事故、医院诊断报告。但我们的观点是,如果其提供的信息是真的,那么就是其品牌管理上存在漏洞,而且人事管理也出现了重大漏洞,怎么可能会选用驾驶证未满一年的试车员呢?如果报告提供的信息是的,就又反映出企业质量管理上的漏洞,企业在发生后找借口来遮盖事实。

7.麦当劳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 二月初,在先进的检测手段面前,麦当劳在美国被迫承认其薯条中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比之前公布的数据多出三成,但其中国公司声称在华烹制薯条使用的是不会产生该物质的橄榄油;第二天橄榄油被更正为棕榈油,原因是公关公司匆忙中的翻译失误,但有专家指出棕榈油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随后,麦当劳在美国又承认了薯条中含有小麦和乳制品等潜在过敏原成分,而其中国公司再次辩称国内的薯条与美国成分不同,不存在过敏物质。 为何麦当劳在中国多次被投诉食品安全问题之后,仍然是安全问题继续不断呢?为什么每次都有合理的借口呢?质量问题是企业品牌维护中最基础的因素,再好的企业也会在一次次的“曝光”和“辩护”中品牌堕落!而麦当劳的问题就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展示,其品牌管理部门缺乏“对消费者负责”和“品牌危机‘转危为安’”的管理机制。

8.索尼 又现“问题彩电” 2月,索尼中国网站宣布其5个型号的高端彩电存在软件问题,出现在使用中不能正常关机或在待机状态下不能开机的现象,可以通过拔下电源插头,过20秒后再次插上得到暂时解决。索尼将为用户提供免费上门的软件升级服务,本次涉及产品数量为1.7万台。舆论普遍认为索尼应该在更广泛的媒体上予以通告,而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企业网站上欲语还羞。 索尼可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世界品牌,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属于品牌质量管理上的漏洞,可以对消费者公开道歉,取相应的补偿措施。这至少可以使消费者认识到企业勇于承担产品责任,可以转危为安。但是,就是由于其品牌管理部门的短视行为,仅仅在企业网站上略加报道 ,才使消费者对其企业责任心进行猜疑,也就进一步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9.欧典 捏造品牌洋血统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自称“1903年创建于德国”的欧典被查出是一家地道的北京公司,其所谓的德国总部和欧洲研发中心根本不存在,这家成立仅数年的公司凭借着精美的包装和虚的宣传摇身一变成为“欧陆百年经典”。3月16日,欧典地板发布公开声明,在向消费者道歉之余拒绝承认自己弄虚作,只是搪塞以宣传失误,表示自己的商标已经在多国注册,而部分产品也的确进口自德国。 这是一个典型的品牌“偷梁换柱”的卑鄙行经,其真实行为就是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制造了虚宣传。这反映出他没有认真遵守企业广告宣传中的禁律,是其品牌策划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管理漏洞。 切不要天真地以为消费者都是傻子,只有真心对待消费者,才有真正的市场

10.雅格狮丹等 危害穿着健康 3月2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批存在质量问题、危害健康的服装品牌,包括大名鼎鼎的都彭、雅格狮丹、BOSS等国际大牌,其中雅格狮丹男裤用白布摩擦都会严重掉色,而其他品牌的服装也存在着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达不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问题。专家指出这类不合格产品会破坏人体的平衡机理,引起刺激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次由浙江省工商部门组织的质量专项抽查中,竟然有59.5%的国际名牌服装正品未能过关。 相似的报道也是频频见报,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这些企业品牌在国际上行使不同的国别歧视,在外国其质量不会有问题,但是到了中国就会在质量上漏洞百出,这是一种严重的品牌推广管理漏洞。同时,也从另一层面为中国消费者敲醒了警钟:洋品牌并不就是真的好品牌!这些所谓的国际品牌也就遭受到了严重的品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