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lg原装电池比亚迪_lgc电池

tamoadmin 2024-08-31
1.韩国媒体唱衰比亚迪,背后是一场中韩动力电池争霸战?2.LG新能源上市了,你如何看待这件事?3.电池瓶颈,松下,宁德时代,LG都会是特斯拉供应商?2020年1

1.韩国媒体唱衰比亚迪,背后是一场中韩动力电池争霸战?

2.LG新能源上市了,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3.电池瓶颈,松下,宁德时代,LG都会是特斯拉供应商?

lg原装电池比亚迪_lgc电池

2020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出炉,出乎意料的是,巨头宁德时代今年在榜首之争里输了第二次。

长迅速的不仅是LG化学,三星SDI和SK创新也有比较大幅的提升,两者在今年的累计装机量分别为3.4GWh和2.2GWh,同比增长高达52.6%和86.5%,并以以6.4%和4.1%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和第六。

在LG化学的官方通告中,将此次电池业务销售大幅提升归结于欧洲和中国的环保政策以及北美地区大型储能项目上,而实际上则是特斯拉的功劳——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下线车型已经不再用松下电池,而选用的正是LG化学提供的电池。

特斯拉的销量,想想就觉得恐怖,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售出179052辆车,而排名第二-第四的大众、宝马和比亚迪销量相加,也只有178779辆。第一名的数据超过了第二、三、四名的总和,而且随着未来更多消费者进入新能源购车领域,特斯拉的领先幅度将会进一步增大。

世界上只有两种电动车,一种叫特斯拉,一种叫其他,伴随着特斯拉的腾飞,LG化学的营收亦在不断攀升,但不得不说,如果现代起亚属于韩系车的代表,那么LG化学、三星SDI和SK创新则是动力电池中的韩系,这三家目前已经占据了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的35.6%,同比增长速度超过100%,以时日,将会成为更加可怕的存在。

韩国电池的起步时间要远远弱于日本三洋、索尼和松下,但他们从一开始就取了相对激进的策略——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美国通用的认可,但同样经历了不少波折。

对于通用来说,相对于稚嫩的LG化学,松下、索尼这类世界级电子公司是更好的选择,况且LG化学的历史是在有点短,它在19年才完成用于移动电脑的小型电池的试生产,1999年才完成了锂离子电池的量产,但就像三星半导体的崛起一样,LG化学赌的是未来一定会产生大量的车用动力电池需求。

所以,从2000年开始,LG化学就想方设法与美国通产生联系,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在2006年,参与通用电动车项目,但所提交的电池样品出现性能相关的问题被弃用,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鬼知道LG化学的技术团队经历了什么。2007年,曾经被嗤之以鼻的LG化学的电池方案成功进入了通用Volt电动车项目的备选清单,并且在两年后,也就是2009年,LG化学成为世界首个独家供应通用汽车Volt量产型电动车电池的企业。

这一年,基本算是LG化学的腾飞元年,这个本偏安于一隅的电池供应商,正式拥有了在世界动力电池市场角逐的资格。

第二年,LG化学美国密歇根州动力电池工厂动工,2013年,在中国南京扩大聚合物电池产能?(1000万电芯/月),电池工厂最终在2015年完工,随即LG化学在波兰开始建设动力电池工厂,2017年,LG化学表示将投资超过10亿欧元,并随后接受波兰提供的9500万欧元(约1.12亿美元)的援助,进一步扩大动力电池产能。

但这一笔援助遭到了欧盟竞争监管机构的质疑,不过从产能扩张的角度来看,如果真的能够成形,LG化学波兰工厂的年产能将会提升至65千兆瓦时,波兰工厂也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电芯生产工厂之一。

在抱紧通用大腿的同时,韩国最大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以及起亚汽车也是LG化学的“天然盟友”,虽然现代汽车的纯电动车在全球市场占比不高,比如2018年现代电动车全球销量为53114辆,但一个牢不可破的稳定购商在供应链中有多么重要,无需多说。

更关键的是,LG化学成功击败了松下,成为特斯拉中国工厂的电池供应商,而特斯拉Model?3在上半年可以毫无置疑的统治力领跑中国新能源销售市场,可以说,LG化学抱上了一条最粗的大腿。

另一方面,LG化学借助通用的口碑,早早布局欧洲,并成功打入了重视环保的欧洲主机厂的购置清单,大部分电动车都选用了LG化学提供的电池,包括热销的雷诺Zoe、大众e-Golf等。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40万辆,其中不少订单都落入了韩国人的手中。

另一个数据值得注意,截止今年年初,装载LG化学电池的电动车数量已经累计达到了270万辆,而中国2019年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一共是310万辆。

况且,抱团推进,一向是韩国企业的传统,LG化学吃肉,小企业喝汤。

LG化学特别重视生态互助,我们目前不少电池生产厂商都在努力去尝试冲向世界,而LG化学得益于发达国家身份,不仅自己已经立足世界,成为全球20强汽车制造商中13个品牌的电池供应商,确立未来五年150万亿韩元(约8700亿)人民币的订单,同时还为包括电池组外壳制造商、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提供安置资金和信息支持,并设立一笔432亿韩元(约2.5亿人民币)的扶植资金,帮助自己生态链上的企业成长和扩张。

产业生态一旦成型,爆发出竞争力是极为可怕的。

但对于宁德时代来说,也不用太过担心。首先,宁德时代立足国内市场,市面上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超过50%搭载了宁德时代提供的动力电池,这本身就已经构成了宁德时代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盘。

一位接近宁德时代的业内人士提供消息:“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汽车市场下半年也在复苏,宁德时代占据了国内厂商对半壁江山,所以可以预计下半年宁德时代国内订单也在放量。”

同时,?宁德时代目前与特斯拉签订合作意向,更关键的是,面对LG化学占据优势的欧洲市场,宁德时代也在不断寻求突破,目前已经与宝马签订了11年的电池供应合同,同时也将为大众提供动力电池,一旦德国工厂建设完成,宁德时代将真正获得在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关键门票。

伴随着下半年以及接下来的新能源车市回暖,相信2020年的动力电池版图将会再一次发生变动,LG化学和宁德时代谁会登顶年度冠军,仍是未知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韩国媒体唱衰比亚迪,背后是一场中韩动力电池争霸战?

理论上想要提高续航里程直接加大电池容量就可以办到。王传福先生也曾经说过只要比亚迪愿意,分分钟就可以造出特斯拉。

但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差距的,续航里程虽然不能作为判断一辆车好坏的标准,但是在同容量电池的情况下,续航里程多一点、动力强一点无疑是占据技术优势的。下面我们用比亚迪EV450与特斯拉Model 3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秦EV为

400公里,特斯拉Model 3为460公里,快充时间秦为1.5小时、Model3为1小时。秦电机最大功率为160kw、Model 3为175kw,秦电机最大扭矩为310Nm,Model3最大扭矩为375Nm。百公里加速时间:秦EV450为7.9s,Model3为5.6s。从上面的参数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充电时间短,快充时间比秦快1/3。特斯拉的感应电机功率比秦永磁电机功率高1/10左右,扭矩高20%左右。可能有人会说特斯拉行驶里程多一些是电池容量大的原因,我们看看两者电池的容量:

可以看到秦EV450电池容量比特斯拉还要高一点点,然而各项指标参数要比特斯拉低一些。这里就可以看到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距,同等容量的电池,特斯拉用的感应电机效率是比不过比亚迪的永磁电机的,但是最终无论是耗电量、动力续航里程等都是特斯拉占据优势的。那么比亚迪电动 汽车 没有续航里程更长的 汽车 吗?有的!

秦Pro

超能高功率高续航智能领创型,续航里程超过了Model 3,工信部续航里程520km,特斯拉Model 3续航460km。这个续航里程是通过加大电池容量而来的,秦Pro电池容量69.5kwh,比特斯拉高9.5kwh。这里可以简单的根据电池容量、续航里程来计算一下电动 汽车 每公里耗电量。比亚迪:69.5/520=0.1336。百公里电耗13.36kwh。特斯拉Model 3:90/460=0.1304,百公里电耗13.04kwh。尽管感应电机效率不如永磁电机高,但是最终耗电量并没有比永磁电机高。而功率/动力强了很多。当然两车之间售价也相差很多 ,比亚迪售价更低一些。

特斯拉看起来除了BMS(电池管理技术)之外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东西。但是特斯拉有一个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把应用在车上的各种技术优势充分发出来。整合的力量更强一些,尤其是电池管理技术,超充充电速度快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优势。比亚迪虽然三电可以自己生产,掌握核心技术,但是不代表可以造出特斯拉。也没有必要去造特斯拉,两者发展路线不一样。

这就像国产的 汽车 厂家可以造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但是油耗为什么要比合资车高一些呢?同样的爱信变速箱为什么放在大众 汽车 上投诉就比较多呢?比亚迪虽然眼下造不出特斯拉,但是掌握了三电技术后,将来的路要比特斯拉宽很多!

一群胡扯八道的回答,我给你正确答案。比亚迪的电池在同等体积,同等重量下是比特斯拉的续航要高10%到20%,也就是常说能量密度。特斯拉之所以续航比比亚迪高,用的堆电池的方法,一部车从头堆到尾,电池体积和重量远超比亚迪,然而实际也只比 比亚迪多了100公里而已,所以没有必要跪舔特斯拉。现在比亚迪10万元级别的续航已经405公里了,model3呢?请问到底谁厉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还记得前不久,大众的一款SUV抄袭比亚迪全新一代唐&宋pro的尾灯设计的吗?明明抄袭者是大众,明明比亚迪才是那个被抄袭的人,但依然被喷子们各种“吊打”,哪怕这是喷子们屈打不来的事实。真的是极为可笑吧?

所以,无论比亚迪的有再强大的 科技 实力,有些喷子们永远不会正视自主品牌出身的比亚迪的优点!

怪谁?谁也不怪,要怪也只能怪比亚迪出身不好,生在中国,就该被喷!

喷子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比亚迪F3当年山寨丰田花冠的设计,没错,这是事实,而且比亚迪也并没有不承认,用了一种很谦卑的态度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喷子们忽视了 汽车 工业发展之初,很多品牌都是从借鉴模仿开始的……哪怕比亚迪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像模像样的产品设计,依然紧抓过去,不愿翻篇。大众模仿比亚迪的设计和比亚迪以前的 历史 到底有什么关系?真是可笑之至!国人为什么不能对自主品牌抱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个品牌?去肯定这个品牌的成长?

还有,麻烦大家在对比的时候,能不能够加入前提条件?能不能不要那么有失公允?

同价位、同级别、同体积这些前提条件不能忽视啊,朋友们!

你拿一个不到30万的车去和一个60多万的车去相比较,你可真行!

还有说特斯续航报多少实际是多少的,多去看看新闻、多去看看特斯拉真实反馈吧,衰减是所有电池的通病,除非特斯拉用的不是电池。

比亚迪车主告诉你,秦70,现在已经开了快2年,到现在满电续航60+,作为电池界的巨头,电池技术水平真的不是盖的,能够有这样的续航能力真的很不错了。

各位喷子们,手下留情嘴上留德吧,国产好,国家才好,我们才更好。

要比就同级别来对比,唐ev和毛豆x。

唐ev百公里电耗16.56,毛豆x长续航版17.3。

怎么叫比亚迪不如特斯拉了?

然而实际测试的续航,毛豆x更是被唐ev吊打,毛豆x实测百公里电耗25.4,唐ev实测百公里耗电17.5(借网友的图)

可见特斯拉续航不仅靠堆电池,而且是严重虚标。

说营销和品牌价值,比亚迪比不过特斯拉没毛病,说技术,比亚迪碾压特斯拉。

别的先不说,比亚迪的电池安全,以至于在国防当中都有服役这是众所周知的,从第一辆f3dm到现在的第四代dm技术没有一起电池起火,既然是大家说的电动车电瓶车当然电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反观特斯拉,从面世到现在有新闻报道的国内外就十几起电池起火致人死亡的案例了,安全没有任何保障。这与你的提问主题不偏,目前比亚迪的电池密度安全性都在行业领先位置,也不能说单个车系特斯拉就没有超过比亚迪的,但安全性双方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比亚迪掌握不代表就是优秀,特斯拉用供应商的技术不代表辣鸡。

首先,说说BMS。电池管理系统BMS,业界领先,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这也是特斯拉能拿得出手技术。

其次,说说电池技术。特斯拉用的松下21700,能量密度300wh/kg,傲世全球,国内目前三元锂电最强的是宁德时代的,到2025年有望稳定量产250wh/kg,比亚迪顶多和这个水准差不多。所以比亚迪同等重量的电池是绝对跑不过特斯拉的。这里补充一下,为什么一流电池供应商技术那么优秀,国内车企不买松下的21700,或者lg的软包锂电?那是因为这些电池不是我们国产的,享受不了政策补贴,所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订单接到手软,随着国内开放白名单,松下和LG化学,三星SDI都在国内合资建厂,国内三大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必然遭受冲击,这两天新出的国产model3用的就是补贴后的LG化学的电池,虽然里程比松下电池减少了,但依然很有竞争力。

最后再说说电机。特斯拉用的电机是异步电机,也是供应商技术。这个技术和比亚迪的永磁电机是两个路子。异步电机结构复杂,成本高,但是高速性能好,续航能力强。永磁电机,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较低。

所以综上,比亚迪即使自持核心技术,那也不是最前沿的技术,自研≠领先。所以续航方面肯定不如特斯拉。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日本、德国、美国为什么能造出漂亮的 汽车 ,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现在我天朝也有可比肩各强国的工业基础,也有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奔驰和丰田放下身段能与比亚迪合作就说明比亚迪有过人的能力。

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就不要指望那些蛮夷和倭狗看得起你! 国人、国货当自信、自强、自立!

如果按价格比亚迪10万块的车干到400公里,特斯拉30万的车应该1200公里续航才有的比。

满大街的比亚迪车,说特斯拉好,是别有用心吧!咋没看见街上行驶的有多少斯拉?说明一点不受用户欢迎呗!所以也别整天谁比谁好!用户不多就说明产品本身不行!有人买才是王道!

我相信比亚迪,首先是我相信王传福,因为王传福是中国了不起的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因为他是中国人,如果中国人自己不力挺比亚迪,还怎么指望它与美国人竞争?再说比亚迪在中国电动 汽车 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老大,E5、秦、唐、宋、元以及马上上市的汉,10_30万区间的价格,基本满足了中国人电动 汽车 时代的需求,在技术提升的同时, 汽车 造型也逐步适应新的潮流。特斯拉刚实现国产化就出现了减配丑闻,并且还在推特上霸气回应中国人的质疑。

尽管人微言轻,尽管天生的带有民族自主品牌的情结,我还是呼吁国人,支持比亚迪,就像韩国人支持现代,日本人支持丰田、本田那样,让中国自主品牌首先在中国扎下深深的根!

LG新能源上市了,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传统燃油车时代,国际巨头车企构建起了铜墙铁壁般的汽车产业链体系,可谓密不透风。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在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难有机会深度参与其中。

不过,借助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持续深入,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尤其是电动化转型全球引领,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迭代,使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句话,中国汽车品牌正在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好比业界传闻许久的特斯拉与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合作,即被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参与全球化产业链的象征。

然而,近期韩媒却给双方的合作“泼了盆冷水”。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特斯拉将结束与比亚迪的合作,特斯拉将不再使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针对该报道,比亚迪第一时间进行了辟谣,称报道为“不实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随后,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相关推文评论区指出,此媒体的报道是虚的,特斯拉和比亚迪之间的合作关系是积极的。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韩媒的一篇普通报道,但背后折射出来的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动力电池以及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争霸战,此时此刻中韩两国“厮杀正酣”,战况十分激烈。

局势变了,供应商现在得“抢”客户

相较于2023年突如其来的车企降价大战,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也在经历一轮持续走低,只不过广大消费者没有觉察到而已。

根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跌5000元/吨,均价报40.25万元/吨,较今年1月51.75万元/吨的价格暴跌22.22%,较去年同期下跌了6.9%。不得不说,相较于以往原材料被炒上天的价格,现在确实回落了不少。

相对应的,是新能源终端需求层面的增速放缓。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8万辆,同比下滑6.3%。虽然2月份势头回来了一些,但整体依然不容乐观。而这一增一降间,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自然迎来了新的变化。

直观表现在车企和电池供应商之间的地位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主动权倾斜到了车企这边。如果说以前是车企求着供应商,不惜高价也要“抢”电池,现在有点翻过来了的味道,变成了电池供应商要拼命“抢”车企订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展望2023年,由于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总量都已经相当大,所以今年增长率会大幅下降。纯电动汽车增速会下降。同时,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的占比会上升,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的电池装载量会下降。因此动力电池需求的增长率会下降。需求紧张的局面会大幅缓解。”

欧阳明高预计,今年下半年锂价格会进一步回归,可能在35-40万元/吨。同时,锂供需今年会达到平衡,明年会出现过剩,今后的价格平衡点会在20万元/吨左右。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发文表示,由于电池产能将过剩,电池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绑定整车企业订单。电池供给量是巨大的,而客户是稀缺的。

近期,特斯拉全球第400万辆整车将正式下线,其仅用了7个月时间就实现了第四个100万辆,速度可谓惊人。与此同时,在前不久召开的投资者日上,马斯克现场揭晓了特斯拉“秘密宏图”第三篇章,目标在2050年前实现能源100%可持续。对了,特斯拉曾经还有个相当疯狂的销量目标,那就是到2030年实现年销量2000万辆。

换言之,特斯拉现在是各大动力电池供应商眼里的“摇钱树”和“香饽饽”,谁能把它“栽”到自家田地里,谁就能领跑整个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所以,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韩国经济日报》在文章中声称LG能源解决方案符合特斯拉的要求,毕竟同行是冤家。

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和松下电池。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标准续航版电池均由宁德时代配套,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锂电池,长续航版为LG新能源配套的圆柱21700电池,而海外工厂则由松下和LG新能源提供电池。

长安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研发工程师张斌告诉汽车情报新媒体,“特斯拉目前合作的电池供应商都是圆柱电芯,与比亚迪的电芯设计还是有区别的。外媒披露特斯拉叫停与比亚迪的合作,或许是受到目前刀片电池在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影响。但我个人觉得标准问题应该是可以满足。”

战况激烈,中韩争霸全球动力电池

据韩国SNE Research统计,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下方这张表格,则是按照装机量多少进行的排名,从第一名到第十名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电池、SK On、三星SDI、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孚能科技。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格局的话,那就是“一超双强”。所谓“一超”是指宁德时代,其装机量达到了191.6GWh,远超二三名,霸主姿态十分明显。而同样位列第二名的比亚迪和LG新能源在“暗自较劲”,各自装机量均为70.4GWh,只不过比亚迪2022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67.1%,远超LG新能源的18.5%,算是给了LG新能源无限压力。

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电动汽车产销快速增长,比如其2022年销量达到了惊人的186.85万辆,网传2023年要冲击400万辆。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比亚迪电池总装机量把LG新能源甩在身后,或许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也就是这一两年。

但别忘了这家韩国电池巨头也不是吃素的,其供应的车企全球化程度之高,是比亚迪甚至宁德时代都比不上的。诸如特斯拉、通用、大众、现代、沃尔沃等,都是LG新能源的客户。

如果没记错的话,LG新能源CEO权英寿曾在接受当地媒体访时直言不讳地向宁德时代开炮。“宁德时代对中国客户的高度依赖是一个弱点,而在争取欧洲和美国的全球客户方面,我们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

不过,有一说一,在全球不可逆转的电动化发展趋势下,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进入了深水区,而竞争比拼的是全产业链实力,光靠嘴上喊是不行的。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表示,我国已基本建成完备且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车企业顺势崛起、产品优势日益凸显、核心技术重点突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现出全方位领跑态势。

诚然,受到国际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以LG新能源为代表的韩企的确能在某些层面“讨到一些便宜”。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并且产业化布局非常齐备,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正迅速往电动智能方向进化,中国汽车品牌也正在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这些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护城河”,是我们参与到全球竞争的底气,是目前韩企所无法比肩的。

结语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到整个世界新能源车63%的市场份额,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话语权。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依赖中国市场,在除中国以外的市场,日韩企业更有竞争优势,就比如动力电池这一领域。

面向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按部就班的进入更多跨国车企的供应链体系,同时加速全球市场的布局。诚然,全球化征程的道路固然不是一帆风顺,注定充满了诸多坎坷,就像迟迟不能落地的比亚迪和特斯拉电池“联姻”一样。但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再飞一会儿,相信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池瓶颈,松下,宁德时代,LG都会是特斯拉供应商?

我认为这次上市可以让LG借此扩充自己的生产工厂。也可以让它有足够资金研发下一代电池。

由于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电池配置也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磷酸铁锂电池里面,国产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比亚迪自家的刀片电池更是获得了特斯拉的青睐。 LG新能源目前其实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竞争危机当中。目前他们只有借助集资上市才有可能打败它的竞争对手。

一:目前电池行业竞争压力巨大。?

目前世界范围内,磷酸铁锂电池的供应商最主要的就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他们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品控方面也是非常的良好。因此占据了世界上大部分的新能源电池供应。因此LG新能源也是感受到了危机压力,准备借助上市来扩充自己的资金。以应对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行业竞争。

二:这次上市可以让LG扩充生产工厂。

目前LG的电池供应主要集中在欧洲与美国。目前LG要想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就只能尽快扩充生产工厂,以匹配未来不断出现的汽车电池需求。因此LG才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上市。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够进行扩充工厂的准备工作。

三:这次上市可以让LG有足够的资金研发新的电池。?

目前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LG新能源已经没有了与宁德时代进行竞争的机会。因此它如果想要扩宽自己的产品,就只有进行新的下一代电池研发,才有打败竞争对手的可能。而进行一项新的电池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也是这次LG新能源准备上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美国生产的特斯拉使用的是松下提供的电池。但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中国国产之后,考虑到今后巨大的销量增长,只依靠松下电池的供应已经是远远不够了,因此特斯拉正在考虑更多的电池供应商加入。其中就包含宁德时代与LG化学。

特斯拉2020年预计生产50万辆

特斯拉在2019年生产了36.7万辆,基本上还是依靠松下提供的电池。但是特斯拉预计到2020年产量达到50万辆。而且随着中国市场产能逐渐释放。对电池的需求量会继续增加,电池瓶颈,会成为特斯拉产能的巨大困扰。?

电池瓶颈不仅特斯拉,奔驰,大众,奥迪面临同样问题?

其实电池的供应不仅仅是特斯拉的问题。从2019年开始,奔驰,大众,奥迪都将会扩大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阵容,并且都会国产。因此对电池的需求量会很大,再加上本来自主品牌就对电池的强烈需求。因此今后电池会成为各大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瓶颈。

电池需求导致钴和锂的开难度增加,价格上涨

当然瓶颈也不是电池制造商引起的,电池制造商也想多生产电池,降低成本。电池的瓶颈主要是来自上游对钴和锂的需求。由于这些稀有金属开困难,强烈的需求也导致了这些稀有金属的价格上涨。因此反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电池汽车销量的增加,电池产能的增加,并不会让车辆的价格下降,反而是由于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

宝马,大众自建电池工厂

因此,大的汽车集团,要么自己投资开矿石,要么自己研发电池。控制上游产业链。比如比亚迪,长城就投资了矿石的开,控制原材料。宝马建立了一个电池研究与开发中心。?大众汽车决定在美国建立电池组装工厂,使用自己开发的电池。?

而更多的汽车制造商,由于规模不大,依然会使用电池供应商提供的电池,宁德时代,三星SDI,LG化学,松下,依然会是全球市场重要的电池提供商,他们的市场份额还会继续增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