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grom本田_gyro本田

tamoadmin 2024-09-07
1.阿尔派株式会社的发展历程2.中国700万外卖小哥,他们为什么不骑摩托车3.日系粉必须背诵的故事:当初本田雅阁凭什么能横扫美利坚?://motor.listi

1.阿尔派株式会社的发展历程

2.中国700万外卖小哥,他们为什么不骑摩托车

3.日系粉必须背诵的故事:当初本田雅阁凭什么能横扫美利坚?

grom本田_gyro本田

://motor.listings.ebay.cn/_W0QQfcclZ1QQfclZ3QQfrppZ50QQloglZ0QQsacatZ32073QQsargnZsalisQQsocmdZListingItemList

阿尔派株式会社的发展历程

1948年9月24日,一家名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梦工厂”在日本悄然诞生。

此后70年间,这家“梦工厂”将工业触角伸向四面八方,涉及摩托、汽车、机械人、喷射飞机、农业机械等领域。

1、1958年——Super Cub(超级幼兽)摩托时光机

价格便宜的小摩托,乃是本田的开山之作。它的诞生为当时的消费者带来了移动方便性的飞跃提高,70年来一直畅销全球各地,迄今为止总销量已超过1亿辆。

2、1963年——T360:truck奇妙的小货车

本田四轮车的开山鼻祖其实并非轿车,而是这款奇妙小巧的货车,它搭载着一枚排量仅有356cc的四缸发动机,甚至后来的升级版T500也只是搭载着提高了38马力的531cc发动机。可见当年本田的造车初心,只是为了满足普罗大众的基本用车需求。

3、S500:首款时速突破160km之车

这款双座跑车却并没有立即投入生产,因为这款车型一开始就搭载了T500那款升级后的531cc发动机,因此必须等T360上市四个月后,本田才正式发布S500以带给消费者惊喜。

4、1967年——N360:本田进军美国

从外形就能判断出,搭载了一枚风冷四冲程发动机的N360是一款家用型的城市通勤车,而本田乘用车走向世界的标志正是从它开始。

5、12年——思域:神车的诞生

享誉全球的紧凑型前驱运动家轿思域于12年诞生,作为本田第一款为全球市场开发的车型,思域因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与家用性,被誉为是那个全球燃料短缺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最佳车型,曾于12、13以及14年获得日本年度汽车大奖。

6、15年——雅阁:承载本田的未来

本田的第一辆中型轿车、第两辆全球车型——雅阁,于15年正式亮相。最初,雅阁提供四门轿车与三门掀背车型可选,在历经10代变化后,现今的雅阁早已是本田的轿车旗舰,年轻化的外形也预示着本田未来充满生命力。

7、1981年——Electro Gyrocator:为汽车界导航

车载导航,抑或是CarPlay等导航系统几乎是现今汽车的标准配置,我们早已把其看作与方向盘一样,是汽车必不可少且理所应当该有的“零件”

8、1986年——Acura Legend:日系高端品牌再次惊艳美国

在1986年,本田专门为美国市场推出了一个新的高端品牌,并且带来了该品牌的首款车型——Legend。一经推出,惊艳美国消费者,也为Acura之后的美国之路越走越顺打下坚实基础。可惜在中国市场,始终打不开局面。

9、1990年——NSX:东洋史上第一超跑

NSX就像是一个图腾,向世人彰显着本田对于速度的追求从不亚于法拉利。作为全球第一款全铝单体壳式车身的量产车,NSX的任务不在于卖多少辆,而在于赚取能媲美法拉利的声量。

10、1995年——CR-V:全球最畅销的SUV之一

一经推出立刻风靡全球,进化至第5代车型的CR-V已经是全球最畅销的SUV之一。

11、19年——EV Plus:纯电动先锋

本田早在19年就推出过世界上第一款的不含铅酸电池,用镍氢电池的纯电动车。在19-1999年间,共计生产了370辆的EV Plus。

12、1998年——S2000: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作为庆祝50岁生日的礼物,S2000当然极具分量。其S2000之名,含义是2.0升的发动机排量。此外,本田也特别为其开发了前置后驱的底盘,并利用车舱后移与拉长轴距的方式,将发动机安放在前后轮轴之间,让重心更加集中,也达到了前后轮负载50:50的完美比例。

13、2000年——Asimo:知名机器人

其实本田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机器人,但直至2000年才推出这款世界上最知名的机器人之一,小时候经常在电视节《日本风情画》中看到它的身影。

14、2002年——飞度:平民超跑

除了本田,当今时代真没哪家车企还会如此重视研发一款小型轿车,历经3代进化,飞度已成为国内车迷口中的平民超跑。

15、2011年——CR-Z:不流行的混动健将

进入21世纪,环保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丰田已经成为油电混合技术的代名词,而本田自然不能落后于人。

16、2015年——HondaJet:本田最贵、最速交通工具

项目启动于1996年,历时11年的核心技术准备。于2015年12月,HondaJet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型号认证,正式交付使用。至此,本田宗一郎的终极梦想得以实现。

17、2016年——新一代NSX:图腾复活

初代NSX于2005年停产,而它的继任者永远都是“指日可待”,终于在等待了11年后,本田再次推出其技术旗舰——新一代NSX。

18、2017年——Urban EV概念车:未来世界的电动车

本田在2017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给出了它们的答案——Urban EV概念车。基于本田新电动车平台打造,展示本田电动车设计方向和技术发展趋势。

70年,在一众车企巨头中,本田的性格十分明显,它并没有称自己为什么什么汽车公司,而是叫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中国700万外卖小哥,他们为什么不骑摩托车

1967

* 由阿尔卑斯电子和摩托罗拉公司合资建立了“ 阿尔卑斯摩托罗拉株式会社”.

* 阿尔派公司的前身成立了.

1968

* 8 磁轨卡带机开始生产.

1969

* 车用收音机开始生产.

* 磐城事业所成立.

Iwaki Plant

11

* “Handy-8” 便携式 8 磁轨卡带机开始生产并开始全国销售.

12

* 小野町工厂成立.

15

* 标有 “阿尔派” 品牌名称的高质量卡带机开始出口.

17

* 卡带收音机 CM630 成为兰博基尼的原车配套产品.

Lamborghini automobiles

18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电子德国有限公司在德国成立 .

* 公司更名为阿尔派电子 株式会社.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电子美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

* 为了向本田汽车提供原车配套产品和售后服务,阿尔派在日本国内建立了销售系统.

19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电子加拿大有限公司在加拿大成立.

1981

* 与本田汽车公司合作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车用导航系统.

gyrocator

1982

* LS-5 系列计算机控制汽车音响产品获得日本“最佳设计大奖”.

The LS-5 series computer-controlled car audio component

1985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英国有限公司在英国成立 .

1986

* 生产基地 - 阿尔派电子制造美国有限公司在美国成立 .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法国有限公司在法国成立 .

1987

* 公司新办公大楼在磐城工业园区建成 .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电子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成立 .

1988

* 阿尔派在东京证券市场第二部上市 .

Alpine shares listed on Second Section of Tokyo Stock Exchange.

1989

* 获得巨大成功的 CD 碟盒( 5952 )上市 .

CD shuttle

1990

* 注册资本增加到 8,059,520,000 日元 .

1991

* 阿尔派在东京证券市场第一部上市 .

* 阿尔派在欧洲市场发行了以欧洲美元支付的认股权证 .

* 世界上第一款 3D 碟盒( 5980 )和 AV 碟盒( 2913 )上市.

1992

* 阿尔派欧洲总部 - 阿尔派电子(欧洲)有限公司在德国成立 .

* 零部件购联络处 - 阿尔派电子亚洲有限公司在新加坡成立 .

1993

* 高精度 GPS 汽车导航系统上市 .

GP Shuttle

* 阿尔派成为第一个在中国生产汽车音响产品的国外品牌 .

1994

* 生产基地 - 丹东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 .

* 在墨西哥的雷诺萨成立了新的生产中心 .

* 为了提高研发和服务能力,成立了阿尔派电子研发美国有限公司 .

* 作为生产基地的大连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成立.

1995

* 阿尔派 2005 远景目标确立 .

* 日本国内第一次可兑换债券发行 .

* 销售分公司 - 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成立 .

1996

* NVE-N055V 汽车导航系统获得了 “ 汽车用品大奖 ”.

NVE-N055V

* 阿尔派在中国的软件开发伙伴沈阳东北大学在上海证券上市 .

1998

* 阿尔派电子制造欧洲有限公司在匈牙利成立 .

Alpine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of Europe Ltd.,

* 阿尔派获得 ISO14001 国际环境标准认证 2000 .

2000

* 阿尔派开始在移动多媒体领域内与诺基亚公司进行技术关联 .

* AlpineF#1Status 旗舰系统上市并获得了欧洲“汽车 Hi-Fi格兰皮治大奖” .

AlpineF#1Status

2001

* 日本市贩产品销售公司 - 阿尔派市场株式会社成立 .

2002

* 阿尔派是第一个获得 ISO/TS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标准认证的日本汽车音响企业 .

* 太仓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和阿尔派中国大连研发中心成立 .

2003

* 阿尔派品牌成立 25 周年 .

2004

* 阿尔派中国大连研发中心开始全面运营 .

* 具有世界上首创的 PulseTouch TM - 脉冲触摸显示 功能 的 AV 主机 IVA-D300 获得 “Best of CES 2004 大奖” .

2005

* 阿尔派2015 远景目标确立 .

* 阿尔派iPod 直接连接主机( CDA-9885Ji )获得了“汽车用品大奖2005”.

head unit

* 开始研发和生产面向中国市场的汽车导航系统 .

2006

* “Blackbird” 便携式导航系统在北美上市

Blackbird Portable Nigation

* 阿尔派投资 C's Lab 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 安全驾驶系统这一新业务领域的测试跑道动工.

* 用社内开发系统平台的新一代移动媒体中心“ X07 ”开始销售 .

日系粉必须背诵的故事:当初本田雅阁凭什么能横扫美利坚?

摩托车承载灵魂,但如果遇到雨天或烈日,肉体也受不了啊。于是带雨棚的摩托车便出现了,承载灵魂的同时,让肉体也能更舒适。

但国内目前带雨棚的摩托车还非常少,主流品牌都没有,只有江浙的部分小品牌曾经有少量产销,但如今也基本销声匿迹了。原因主要是带雨棚的摩托车重心高,不起风开起来都感觉不稳,一旦起较大的横向风就容易摔倒,而下雨的时候往往都是有风的,路面又滑的很,所以安全性是一大硬伤。另外这雨棚也只能挡小雨,下中大雨,这雨棚的作用也很小,所以雨棚其实挺鸡肋的,这些或许是国产品牌不推雨棚摩托的主要原因吧。

杰士达曾经生产过的一款雨棚摩托。

浙江品牌凌云曾经生产过的一款雨棚摩托。

宝马生产的雨棚摩托,据说刚上市,凭新鲜劲卖得不错,后来也不行了。

但雨棚的不稳定性,其实是可以解决的,那就是倒三轮摩托。如上图,浙江星月摩托曾经出产过一款125cc的倒三轮雨棚摩托,名叫巴黎风情。

近700万外卖小哥骑电动车送外卖?

全国目前外卖小哥约700万,却没有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外卖摩托车。

据业内统计,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三家外卖平台的注册人数超过400万,其他众包物流平台的兼职外卖小哥有300多万,全部加起来达700万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骑电动车送外卖,每天一般要更换一次以上电瓶,一年平均要消耗掉2-3组大容量电瓶,目前一组64V大容量电瓶要1000元以上。

外卖小哥的交通事故率也是超高的。

在使用成本上,送外卖属于超高频率使用,电动车整车2-3年就要报废了,摩托车整车可以适度长一点,但一般也不超过5年。考虑到使用寿命、每年2组电瓶更换、每天充电成本,其实使用电动车送外卖的成本比摩托车只高不低。但为何全国近700万外卖大军,绝大部分都使用电动车呢?

或许你认为主要原因是禁摩,其实不然,在三四线城市多数还是不禁摩的。就是禁摩城市,除了繁华市区,稍偏一些的区域摩托车还是可以通行的,外卖小哥完全可以上外地牌照。

笔者认为,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款摩托车是专门为外卖量身定制的,另外摩托车要考驾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外卖摩托车,整车要皮实耐用耐操,成本还不能太高,最好在7000元以内,管用5年(天天骑,5年里程16万公里以上)。最重要的是油耗一定要低,百公里实际综合油耗最好能在1.5升左右,所以排量不要大50-100cc就够了,排量大了控制不住右手反而更危险。本田推出的一款带雨棚的外卖神车,GYRO

CANOPY,就仅49cc。送外卖嘛,这种雨棚摩托车不需要多高的动力,开快了会重心不稳。

虽然后两轮,但车身可以一定程度扭曲转向,转弯灵活性大幅提高。前后都有可载物的载货架。

虽然49cc,但技术含量却非常高,水冷四冲程OHC,4气门单缸,电子燃油喷注PGM-FI引擎,最高马力4.6ps/7,500、最高扭力0.45kg-m/7,000。一个49cc的“助力车”,居然又是水冷电喷,又是四气门。如果放在国内做外卖摩托车,这完全不必要,如果不因为国四,上化油器更好,成本更低啊。

超大的脚踏位,可以载货。

不得不说这款GYRO

CANOPY的设计,确实是为外卖小哥量身打造。目前中国外卖产业全世界第一,全国外卖小哥约700万,绝大部分骑电动车,不方便也并不便宜。如果摩托车企业类似量身打造这样一款外卖专用倒三轮摩托车,排量不必大,50-100cc即可,这将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虽然有禁摩,但在非禁摩城市,或禁摩城市的部分城区(禁摩城市也不是全部区域不予摩托车通行),仍然是非常巨大的市场。

这种外卖摩托,摩托车企业可以与外卖平台洽谈合作,批量定制,可以降低外卖小哥的购成本,同时车身还可以装LED小电子屏打广告,一个城市上千辆就是一千个流动活广告,外卖平台接广告单,与外卖小哥分成广告费,还能增加外卖小哥的收入。

(新年好,给点动力吧,欢迎关注本头条号)

1959年,经过11年拼杀的本田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正对进军汽车领域蠢蠢欲动。但本田汽车刚刚启程,那边便传来噩耗。

1961年日本通产省提出了集中国内汽车企业组成三个大汽车集团的汽车产业振兴方案,希望以国家力量调控日本汽车产业避免内耗,具体方法为将当时8家汽车企业整合成大批量生产、微型车和特种车三个集团,同时禁止造车新势力出现。虽然成形的《特定产业振兴临时措置法案》在1963年才提交国会审议,且经过三届国会讨论也没有被通过,但却直接促进了本田汽车的诞生。

因为竭力反对的同时,宗一郎也深知,反对光靠吼没用,必须要拿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汽车产品,因此全力投入汽车研发中。发力的本田一边从1963年开始逐步量产S、N、T系列民用车,一边通过竞逐F1来证明自己在汽车领域也是有地位的。

这就是本田的六十年代,F1领域的冠军成绩让这个汽车届的小学生名声大噪,但在民用车领域车型少、企业体量小、家底薄也是无法回避的事实。相比之下,丰田和日产不仅有了丰富的产品线,更在50年代就已出海去美国试水。

1.?美国的平行世界

而在太平洋的东侧,二战后美国正处于战后黄金时代,经济总量从1961年的5233亿美元上升到11年的10634亿美元,世界上没有比这里更繁荣、富足的地方了。

名流政要和影星们开着凯迪拉克Eldorado、林肯Continental在大都会纸醉金迷,五米多长、两米多宽的车身堪称尺寸方面的穷奢极欲,亮晶晶的镀铬、只在乎美感的高耸尾翼、高调鲜亮的车身和内饰皮革颜色都在彰显财富和身份。

战后婴儿潮中长大了的年轻人开着福特Mustang、雪佛兰科迈罗、科尔维特、庞蒂克GTO用沥青上的轮胎印来释放青春的荷尔蒙。这些车很便宜,但轮拱上凸起的肌肉、机盖下强劲的V8引爆了年轻人的需求,马力、加速和轮胎下的青烟和歪歪扭扭的车屁股是年轻人关心的事情。

普通轿车也是尺寸豪放、动力夸张。雪佛兰BelAir、福特Galaxie、克莱斯勒300等全尺寸轿车是美利坚人民的日常,各个品牌提供有大量车型,车长五米三四起步,排量动辄7.0,双门、四门、敞篷、硬顶甚至旅行车等形式和配置给了美利坚人民极为丰富的选择。

中型车也有一些选择,比如福特Fairlane、别克Skylark、庞蒂克Tempest等。当然虽然美国厂商们自称中型车,但和今天中型车的概念完全不同,这些车依然有着车长5米左右的体型,动力依然以3升以上L6/V6和4-5升V8为主。

当然,身材紧凑的车型也不是一个都没有,用放大镜仔细找找还是能有的,比如雪佛兰Corvair、Nova和福特的Falcon。这三款车车长都在4.6米附近,和同期的第三代丰田相近,但是最大动力为2.25升直六,而这三者中最小动力也为2.4直六,后两者更是有4升以上V8。

所以,此时美国汽车没有节制一说,除了丰田Tiara、Corona、花冠、日产1000、410、大众甲壳虫、Karman?Ghia等进口车型,美国本土车企不知小车为何物,也没有人在意油耗,人们一边喊着“Make?Love,?not?war(要,不要作战)”反越战,一边享受着黄金年代下的舒适生活。

但事情在慢慢起变化。

2.?本田登上汽车舞台

成功不一定总是苦苦追寻,而往往是做好自己的同时等待机会。本田就是这样。

美国联邦1965年制定了汽车污染防治法,本田发动机性能负责人八木静夫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一来收紧的汽车排放标准会影响到未来本田的出口车型,二来日本本土的排放政策也会跟进。于是本田成立了10人规模的大气污染研究小组,开始收集信息。

1966年日本运输部提出了汽车有害废气的排放标准,1967年8月开始实行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开始实行大气污染防治法。这样的背景下,本田内部终于成立了大气污染对策研究所。

10美国年通过了令所有汽车厂商震惊的《汽车公害对策法案》,即著名的“马斯基法案”。法案规定15年起销售的汽车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要下降到当下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标准的严格到所有厂商都觉得不可能实现。而本田宗一郎看来,新的规则把所有厂商拉到同一起跑线上,这对弱小的本田来说是个机会,于是本田紧锣密鼓的开始研制低排放的发动机,也就是后来著名的CVCC发动机。

控制排放、降低污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但囿于当时的发动机控制技术,这几无可能。污染物的产生源于汽缸内汽油恶劣的燃烧情况,理想的燃烧情况是汽油和空气按照1:14.7的比例混合均匀,这样刚好汽油烧完、空气用尽,但实际做不到这样精准。同时,混合的空气和汽油在汽缸内分布并不均匀,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传播也有复杂的微观过程,至今我们仍然在不停地优化汽缸内混合气的燃烧过程,比如耳熟能详的创驰蓝天X、可变压缩比VCT、高滚流比高速燃烧等等。

但在当时,由于ECU控制的电子喷射技术还没兴起(博世D-jetronic刚起步),发动机供油方式仍以化油器为主(极少数机械燃油喷射),因此空燃比无法精确控制,排放污染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所有汽车厂家都在尾气后处理即用催化器转化方向上下功夫,而本田认为催化器在振动、高温等状态下耐久性是个问题,便探索其他方向。

受到柴油机的启发,本田找到了主副燃烧室的方法,即高浓度在混合器在副燃室先燃烧,再在主燃室实现稳定的稀薄燃烧,这样一来充分的燃烧就从源头降低了污染物,本田称此技术为CVCC(复合涡流调速燃烧)。12年,CVCC发动机正式发布,并通过美国EPA的检测,本田第一个研发出了满足马斯基法案的发动机。

3.?初代雅阁一炮走红

CVCC的成功是本田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结果。CVCC发动机刚获成功,本田崛起的机会就来了。

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欧美不仅油价大涨,石油短缺让很多加油站无油可卖。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热爱的全尺寸V8汽车是如此的费油,而有一辆省油的汽车是多么重要。

于是,原本对如何打动美国消费者思前想后的本田简直躺赢,装备了CVCC发动机的思域在15年登陆美国后销量上涨非常快。但是本田也深知,本田需要比思域更高阶的产品,于是671项目(即雅阁)在12年就已经开展。

为了适应欧美车速较高的市场特点,雅阁的一个核心开发目标是在以130km/h的速度巡航时,车厢噪音不超过70分贝。这个标准比思域高了不少,因为思域在100km/h时噪音就达到了70分贝。同时,被1300/145车型拖累的本田财务状况也不允许雅阁通过过高的成本来实现更高舒适性、豪华性,因此雅阁要尽可能多的与思域共享零部件。

16年,第一代雅阁诞生了。因为美国市场调查表明2.0以下排量小车中两厢车也是很受欢迎的,所以首先上市的是三门掀背版车型,外形和思域有些相似,但是车头换成了美国法规允许的4个5.74英寸圆灯,车头没有本田H标,而是黑色的中网上镶嵌着CVCC几个耀眼的字母。车身尺寸增大不少,长宽分别从思域的3731/1505mm增大到4115/1620mm,轴距由2200mm增大到2380mm。

第二年,三厢版的雅阁也开始在美国销售。三厢版尽管与两厢版轴距相同,不过车身明显增大,长和宽分别增大到4450和1620mm。虽然后排腿部空间未增加,但是横向空间更宽敞,巨大的后备箱非常实用,长长的后悬倒是颇有美国全尺寸轿车的味道。动力为1.6升和1.8升4缸发动机,最大功率分别为68马力和80马力。

雅阁上市后销量非常好,两厢掀背版的雅阁在16年发布后的半年里就卖出了1.8万辆,第二年三厢版上市后销量猛增到7.6万辆,而后销量逐年上涨,从18年到1981年销量分别为12.1、15.8、18.6和17.3万辆,这表明初出茅庐的雅阁立刻受到了美利坚人民的欢迎。

4.?准确而巧妙的市场空当

雅阁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恰当而巧妙的定位,粗暴点说就是利用自己的产品优势插入了竞品们的产品空当。

雅阁的省油性是最大的竞争力,其EPA综合工况油耗可达42mpg。与省油相辅相成的是雅阁的机械素质。为了提升性能,雅阁前后桥均为麦弗逊独立悬架并用了子午线轮胎而非斜交轮胎,在减小滚阻和提升操控方面更进一步,比很多用整体桥式后轴的车型舒适性更好,高配车型还有液压助力转向。

配置方面,雅阁非常慷慨。初代雅阁喊出了“We?make?it?simple”的口号,而它也确实做到了。雅阁越级的标配了绒布座椅、车载收音机、转速表、间歇式雨刷、后窗雨刷和电加热除雾,尤其是设置了车内的后备箱开启开关,极大的方便了后备箱取放物品。

除了省油、实用的产品素质,雅阁还找到了一个竞争对手非常少的区间。日本同乡中,达特桑蓝鸟610和丰田Corona是比较接近雅阁的对手,但二者都是上市三年的旧车型,外观和实用设计上都不够新潮,更重要的是这两台车虽然轴距比雅阁长,但是更短的车身长度和纵置后驱的布局让前置前驱的雅阁依然不落下风。

美国制造商方面,虽然70年代石油危机后出现了一批“克制”些许的小型车,但是似乎技能树点得都有些偏。比如雪佛兰Vega、Monza、Chevette,AMC?Pacer、Hornet、Gremlin或是福特Pinto,虽然身材都短于4.6米,有的甚至接近4米,但是仍以前置后驱的双门掀背版为主,动力仍有大排量“封建残余”,加之缺乏小型车的经验,这些车在油耗、便利性和故障率方面都不可与雅阁相提并论。

因此,自身优秀的素质加准确的定位,让雅阁在美国迅速打开了局面。

5.?最早扎根美国的日本车

转眼到了1981年,雅阁该换代了。第二代雅阁依然有三门两厢和四门三厢两种车身形式,车身尺寸上与第一代相仿,但是轴距增加到了2450mm,造型更为硬朗,头灯改为四个6.5?x?3.9英寸的矩形灯,定速巡航、可变助力转向、Electro?Gyrocator导航系统、4速自动变速箱等新技术开始装车。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_——第二代雅阁最重要的点是扎下了美国制造的根。

11年8月,美国发表了美元防卫政策,日元开始逐渐升值,这对海外市场销售额占6成、尤其非常依赖对美国出口的本田来说是个打击。时任副社长藤泽武夫就表态说“如果不以新的想法考虑今后的生活方式,今后也会因为外部压力而受到反复打击。引进技术、大量生产、合理化的出口剧增这一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我们必须考虑一些新颖的做法。”

13年的石油危机也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因此“让生产更为分散、更国际化,让产品在需要的地方生产”的理念开始在本田内部流行。具体到美国而言,在美国生产能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减少美日两国贸易逆差,进而减少美国和市场的阻力。于是14年本田便着手研究在美国建厂投产的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在于成本控制和品质一致性。

为了为美国工厂项目让路,本田甚至在思域产能紧张的局面下停止了灵鹿工厂第二生产线的建设,就是为了从长计议、一心出海耕耘美国。时任社长河岛这样说“现在思域的销路确实很好,本田的汽车事业终于要在思域上发芽了,但在国内,无论销量还是资金我们都没有信心和先发制人的机会来获胜。比起这种无用的竞争,我想在现在这个时期,我们更应该在最大的市场美国决胜负,应该在日本汽车制造商还没有出现的美国,建立一个摩托车工场甚至汽车工厂。”

经过周密拜访了很多经销商、官员,参观了福特等车企的工厂设施并调研了厂址、配套等可行性,本田终于在17年于俄亥俄州建立了产能为6万辆的摩托车工厂。

19年6月,在OPEC大会上基准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这又促进了本田在美投产汽车。1980年1月,本田在摩托车工厂旁开建汽车工厂,投资2.5亿美元,产能为年产15万台,1986年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总产能达到了30万台。于是从1983年开始,雅阁开始有了“美国户口”,这也是处于贸易摩擦中美日双方都喜闻乐见的。

从1981至1985,第二代雅阁在4年的生命周期中销量继续上扬,1985年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26.8万辆,是最热销的日系轿车。看到雅阁成功的丰田心急不已,把老旧的后驱Corona车系停掉,对标雅阁的凯美瑞车系在1983年上市,1985销量为12.8万辆;日产Maxima在1982年上市,1985年销量仅为9.9万辆。显然,这两位已经落后了雅阁多个身位。

6.?问鼎美国轿车市场销?

1985年,第三代雅阁诞生。经过前两代的成功,第三代雅阁更为得心应手。美国市场上,第三代雅阁完全以四门三厢为主,还在四门轿车基础上衍生出了双门Coupe车型并返销日本本土。第三代雅阁尺寸明显加大,轴距增加到2600mm,长宽分别增加到4565和1694mm,空间更为宽敞,外观和内饰布局更为简洁,动力增加了2.0升发动机。底盘也大幅改进,前后悬架均从麦弗逊式改为双叉臂式,完全为了提升驾驶动态而来。

前两代的用户和口碑基础加上大幅提升的产品素质,第三代雅阁销量继续上涨,从1986年的32.5万辆一直涨到1989年的36.3万辆。就在这一年,雅阁销量超过雪佛兰Calier、Celebrity和福特Escort这三位美国本土的热门车型,成了美国市场上销量最高的轿车。

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不易,因为经过近10年的迷茫,美国厂商也开始慢慢回过神来,推出了多款前置前驱、尺寸紧凑、空间和油耗表现都不错的车型来和雅阁、思域、卡罗拉等车型正面竞争,这些车还有价格和经销商数量方面的巨大优势。

以1986年价格为例,福特Escort的价格为6700美金到9100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3mpg;雪佛兰Calier价格为7000美金到1.1万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2mpg;车长4.8米、排量2.5升的雪佛兰Celebrity价格为1.1至1.2万美金,本田雅阁的价格为1.1至1.5万美金,EPA综合油耗为24mpg。

显然,在油耗优势不是十分明显但价格明显高的情况下,雅阁仍然成为了销量冠军,这表明本田雅阁的销量成绩含金量非常高,也表明经过十余年的耕耘,雅阁在美国市场上已经深入人心。

自此,雅阁一直保持着年销量30万辆以上的成绩,一直处在美国轿车销量的最前列直到如今。而雅阁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下,占领美国市场后,雅阁自第四代开始把目光瞄向了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

文|mon-mon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