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新闻

文章内容

小米汽车 采购_小米汽车采购团队

tamoadmin 2024-10-20
1.小米造车,雷军面临四大挑战2.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3.雷军造车,押上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对小米意味着什么?近日,网上流传了一些照片,是说

1.小米造车,雷军面临四大挑战

2.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

3.雷军造车,押上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对小米意味着什么?

小米汽车 采购_小米汽车采购团队

近日,网上流传了一些照片,是说小米联合比亚迪造车,售价84999元。但是看到这个消息之后,我第一时间反应的就是,这肯定是一个假消息,其实后来网上也有官方出来辟谣了。那么我为什么觉得小米造车,肯定是假的呢?下面我会给出我的理由。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米会造车?

我先回答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小米会造车?我认为,最近几年小米给消费者的印象一直是非常好的,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小米每次进入一个行业,都能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抢占市场。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希望小米也来颠覆一下汽车市场的,这就是为什么一说小米造车,大家都相信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小米集团其实已经涉足了汽车行业,在小鹏汽车的融资中,就有小米集团的投资。而且小米有很多智能硬件是能够与汽车进行联动的,因此小米在很早之前就与汽车企业有深度的合作。因此当网络上有传闻说小米要造汽车的时候,自然而然有很多人相信。

但是我为何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感觉肯定是假的呢?

为何小米造车肯定不靠谱呢?

首先,小米是一个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这点从“小米之家”就能够看出来,小米正在像苹果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直营店。目的就是给用户最好的产品体验。但是汽车与电子产品,日用品是很大不同的。汽车的购买,售后和保养,肯定不能在“小米之家”进行吧。这就与目前小米集团的整个产品生态脱离了,所以单纯的从这一点来看,小米现阶段就不可能造车。

其次,小米的模式就是通过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取消中间的销售环节。比亚迪之前帮助滴滴生产了网约车,所以很多人认为比亚迪也会帮小米造车。但是滴滴是专门的出行公司,可以大批量,大规模的采购。但是小米的用户群,很难让小米实现大批量生产和采购。

第三,就是产品形态和价格方面,海报上出现了84999元的价格,以及一辆敞篷车的样子。关于这两个更是不太可能,8万多的价格在中国市场是没有竞争力的,吉利,长安,长城这些厂商随便拿出一个8万多的车来,都更好,更有竞争力。这些自主品牌目前的利润率就已经很低了,小米汽车要卖8万多的话,肯定是没有优势的。

再者网上曝出来的是一个敞篷车,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目前自主品牌还没有一款能够畅销的敞篷车,敞篷车也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车的状态,而且敞篷是非常小众的一种类型,即使是在海外市场,销量都不会很高,何况是中国的雾霾天呢。

第四,小米投资过小鹏汽车,肯定是知道造一辆汽车有多难,有多烧钱。即使是选择与汽车厂商合作,比如蔚来汽车,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小米现在要做的,并非是拿出很多钱来造汽车,而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智能硬件研发,全球市场扩张等方面。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是2020年,肯定不是造车的风口。这点小米不会不清楚。

所以虽然广大网友,都希望小米造车,是基于小米低成本的市场策略,消费者都是希望能够买到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这是小米的口号,也是消费者的心声。但是从各方面来想想,小米造车,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造车,雷军面临四大挑战

导语:近年来,小米已经对近30家 汽车 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投资,涉及了自动驾驶软硬件、 汽车 整车、销售等。单从小米收购公司的类别来看,雷军似乎有意打造一条属于造车的供应链。小米在手机供应链上已经玩出了花,那么能否完美地运用到造车计划中呢?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已经过去100天左右了。

自3月30至7月25日,雷军在2020年小米春季发布会宣布造车之后,小米的造车计划仿佛”人间蒸发”一样,小米官方再也没有发布更多有价值的消息。这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小米造车是真的造车还是搞个噱头提高一下公司的股价。

然而,事实上,雷军在宣布造车之后虽然按兵不动,但是却先后拜访了包括长安、上汽、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国内主流车企。值得一提的是,雷军还现身博世和宁德时代的总部。除此之外,小米先后参与投资了纵目 科技 和禾赛 科技 ,并被曝出收购了Deep Motion。在布局完自动驾驶公司之后,小米又开始加速招聘自动驾驶工程师,甚至还贴上了急聘的标签。

不久前,有媒体爆料称,小米已经成功地投资了400家企业,组成了国内除阿里、腾讯两大派系以外最大的“朋友圈”。从小米投资的特点来看,主要投资与自身产业生态有关的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小米生态链为主的战略投资,另一类是以供应链为主的产业投资。具体来看,生态链投资更偏向于产品品类,被投资的企业向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和出行多个领域的产品。小米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采购与供货,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区域销售。

供应链主要偏向于产品品类,为小米手机和智能硬件提供技术以及核心元器件方面提供保障。举个例子,小米投资的晶晨半导体,就以研发多媒体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主。除此之外,小米在高端电子材料制造方面,小米投资的方邦股份等企业均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随着雷军宣布造车,小米又开始布局与 汽车 相关的供应链。相比于小米手机的供应链,小米在造车供应链上的布局已经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而是将自动驾驶技术等纳入到供应链的范围,包括领投了纵目 科技 的D3轮融资、激光雷达创企禾赛 科技 的融资等等。一系列的投资,无一不是在证明小米正为其造车计划在做准备。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什么小米要将小米手机的供应链模式复制到的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小米为其造车计划打造供应链是为了确保其产品的稳定生产,拥有更多自主控制权。这个答案并不没有任何问题,唯一缺点就是没能够将整个小米供应链的好处说出。

在互联网模式下,小米供应链实施的是拉动式策略,优势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缩短提前期。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TTC,TTC是指从产品需求预测,收到订单一直到将产品送达客户手中的时间。TTM指的是从新产品设计、研发,一直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以小米手机为例,TTM就是每一代新手机从早期研发、粉丝参与设计、量产设计一直到新产品发布的时间。TTC反映的是企业满足订单客户需求的供应链快慢程度,也就是从下单到收货的时间。对于新产品来说,供应链的优势就在于TTM,实现TTM最小化式供应链战略最主要的目标。

单说理论或许大家听不明白,我们可以再以小米手机为例来介绍TTM/TTC的优势。小米手机在研发的过程中紧密地与上游核心供应商合作共同研发,包括参与联发科和高通的芯片开发,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量产芯片。另外,将最终客户带入研发链,体验和反馈其工程样机,将供应链和开发链紧密结合起来,尽快向市场推出量产手机。当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后,供应链的优势在于TTC,在平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最小化TTC,其中包括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

换句话说,TTC和TTM分别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两者如何实现最小化均对产品是否能够成为市场的“焦点”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理,小米将小米手机供应链的成功复制到小米的造车计划中,势必会为打造小米 汽车 起到极佳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各大车企纷纷加速其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背景下,如何快速打造出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将会对小米造车计划能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以小米收购激光雷达为例,华为曾经提出了要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以内。事实上,要想将激光雷达的价格打压到200美元以内的话,当下已经可以实现,比如说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MEMS振镜 APD接收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中的半导体激光器的峰值功率受限,探测距离50m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换句话说,想要降低激光雷达的价格最佳的方式就是实现规模化生产。

在这一情况下,小米如果能够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优势,让小米 汽车 实现量产化的话,激光雷达也将会实现规模化生产。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实现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低,而且还将会为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良性发展,小米 汽车 的性价比也将会进一步提高。不过具体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还要看小米接下来如何打造专属于小米造车的供应链。

除了成本优势以外,完善的供应链将会为产品带来更强的应对能力,确保产品的推出速度跟得上市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战略设计可以分为的两个层面,一是水平层面:需要设计多少不同的供应链来满足不同需求特性的产品;一是垂直层面上:时间维度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何调整到最适合的供应链战略。

以小米手机系列为例,水平层面上,小米1到小米4每一代产品的需求和供应特性都有较大差异,对应供应链战略的SC1-SC4。垂直层面上,每一代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1代产品基本退出了市场,2代产品处于成熟期,3代产品进入成长期,4代产品处于研发导入的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米手机具备了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强化小米的竞争力。同理,在 汽车 “四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小米成功构建好专属小米 汽车 的供应链之后,对 汽车 行业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 汽车 虽然比手机更复杂,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无关,两者均具有不少相同的属性。所以,小米造车除了是为了是爱你生态链的闭环以外,更多的是希望在小米手机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很多人会说,小米造车的优势很多,包括完善的供应链、资金充足等等。然而,这还不是小米造车最大的优势,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谈判的筹码。据最新数据显示,蔚来 汽车 1-7月份累计交付量达49887辆,位居新势力排行榜第一。蔚来 汽车 的成功离不开安徽省国资委的推动,毕竟在蔚来 汽车 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是安徽省国资委出手拉了蔚来 汽车 一把。当然,安徽省国资委在投资蔚来 汽车 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超额的回报。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 汽车 接触,有意将的小米 汽车 引入合肥。据相关人士透露,“合肥和小米正在洽谈,小米有望落户合肥,但具体的招商引资政策还不清。”对于该消息,小米公关部表示“不回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小米现阶段正处于观望的状态,因为在安徽省国资委与小米接触之前,包括成都、武汉等城市均向小米抛出橄榄枝。因为小米造车一旦落户到某一个城市,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该城市的GDP作出贡献。

与蔚来 汽车 不同,蔚来 汽车 当年的选项是唯一的,而小米现阶段是多项选择,拥有谈判的资格和更多的筹码。为了吸引小米落户,各大城市均开出了丰厚的条件。虽然我们至今还无法得知小米最终选择落户哪一座城市,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当小米正式宣布落户某座城市的时候,那么其势必已经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其发展将会更加平顺。

点评

自小米宣布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100多天了,看似毫无动作的雷军,事实上已经在为其造车计划铺了一条平坦的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当小米 汽车 正式宣布“开工”时,意味着小米 汽车 已经的准备工作已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一举突破现阶段新势力头部玩家的格局。

小米家族的产品,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

前一篇文章为读者分享了有关雷军如何打造小米 汽车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小米 汽车 面临的四大挑战,个人思考,期望能抛砖引玉。

挑战一,需要提高羸弱的品牌力。

小米手机做了超过了十年,赢得了“性价比”的标签,但同时也被戴上了“中低端”的帽子。尽管雷军屡次想把小米品牌高端化,推出双品牌战略,“红米”往下走主打性价比,“小米”往上走做高端,但是在高端手机市场始终没有打开局面,这也是雷军的心结。

这与小米手机在发展前期极力推广的“性价比打造爆款”的小米模式息息相关,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标签一旦被打上,就很难在用户心中改变,需要在售价、品牌、市场、渠道、广告、推广等方面全面调整。

依靠当前小米的品牌力去打造 汽车 没有太多优势可言,特别是小米 汽车 直接进入A级和B级的中低端市场,体量虽大,但长期被合资品牌占据,已是红海。

要想在竞争激烈和成熟的细分市场中立足,仅仅依靠“性价比”是不够的,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家用 汽车 ,用户对品牌认知度十分敏感,不仅合资企业深耕多年,自主车企也已经杀得头破血流。

挑战二,需要重新打造供应链。

雷军在2011年做小米手机的时候,写下了两个挑战:一是资金门槛,二是供应商关系。如今造车的资金门槛已经解决,但是对于供应链, 汽车 人参考认为依然是很大的挑战。

汽车 的供应链远比手机复杂,研发、质量、量产的要求远远超过手机,把管理手机供应商的方式照搬在 汽车 上肯定不行。

越是顶级的公司,和新品牌合作越是慎重,作为一家新公司,小米 汽车 大概率也会遇到核心供应商拒供的窘境。

此外,小米 汽车 还必须要理清零部件优先级,电动化的三电电池、电驱、电控,是否自己做,电芯产能如何保证;智能化的芯片和操作系统谁来开发,特别是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是车企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没有长时间积累很难做起来。但如果外包,和华为或百度合作,核心的东西也就没了。

挑战三,缺乏车规级的经验。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一边试错、一边完善产品,但这与 汽车 的开发完全不同。

汽车 产品,特别是与安全有关的硬件、软件是不能试错的,手机一旦出错,重启是最好的方法;但 汽车 一旦出错,直接与用户安全底线息息相关。 汽车 上市之前必须经过大量路试,在这一点上小米是是没有经验的。

从车规级过渡消费级很容易,但反过来,从要求低的到要求高更难。代工也好,采购也罢,小米必须紧密依靠其合作伙伴的支持。

挑战四,商业模式有待验证。

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是硬件不赚钱,等量起来通过降成本赚钱,但 汽车 的出货量远远低于手机,使用周期远高于手机,这个模式在 汽车 行不行得通需要探讨。

软件的盈利,手机靠的是服务费、应用商店提升和广告等费用,取决于用户长时间的使用。但是 汽车 ,使用时长和频次远低于手机,除非用户在 汽车 中可以完全摒弃手机,否则现有的车载软件,会制约小米生态的发展。

而依靠自动驾驶套件进行盈利,目前还难以判定。

汽车 人参考一直在思考,苹果宣布做 汽车 已经这么多年,无论技术实力、资金、准备时间都比包括小米在内的新玩家强,为什么迟迟不官宣和发布?从手机到 汽车 ,本身就不易。

雷军造车,押上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对小米意味着什么?

“通过四阶段价值共创,小米破解了创业孵化率和成活率双低的难题

好文4930字 | 8分钟阅读

作者 周文辉(邮箱:921722893@qq.com),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陈凌子,中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生。

小米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前期借助互联网风口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物联网(IoT)的兴起,2013年底小米又以“投资+孵化”模式开始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创业项目,打造小米生态链。生态链企业研发的产品对外使用“米家MIJIA”品牌。

截至2019年上半年,小米投资孵化的企业超过270家。在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庞大的产品体系支撑下,小米IoT平台连接的智能设备数量约有1.96亿台,较2018年上半年增长69.5%。

小米创业平台孵化效率何以如此突出?

当前有关创业平台的研究,更多只是围绕创业者和创业平台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消费者这一重要主体的参与。

价值共创理论虽然提出了参与主体从双元到多元的转变,但对消费者、平台、创业者三方如何互动以共创价值缺乏研究。

小米创业平台通过与创业者和消费者互动实现价值共创的成功实践,为创业平台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通过研究小米创业平台,无疑有助于破解创业孵化率和成活率双低的难题。

价值共识

交流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一阶段,他们基于平台的价值观、方法论和使命愿景,进行沟通交流。

首先是价值观吸引。 小米CEO雷军一直强调小米的价值观——真诚和热爱。这一价值观吸引了很多对此深感认同的创业者。

万魔声学 科技 总裁谢冠宏就表示:“我们一直赞同雷总强调的小米价值观,也一定会坚持高品质、低毛利的要求,用最少环节和最高效率,提供给消费者买得起的高品质产品。”

同时,小米的价值观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在小米布局生态链之前,小米手机的热销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小米价值观一致的“米粉”,他们大多是17?35岁的理工男,活跃用户多达2亿。

其次是方法论复制。 通过交流,创业者感受到小米创业平台与其他创投的显著差异——小米创业平台不只是资金的提供方,更是优质产品的价值共创者。

Yeelight创始人姜兆宁表示:“与其他投资人谈钱、谈估值、谈股份不同,小米关注的是产品本身,它对产品技术、功能、数据、趋势更感兴趣。”创业者认同小米方法论,是创业者高效利用小米资源的前提,也是合作达成的必要条件。

最后是使命愿景一致。 小米用户表示:“我们赞同小米的创业使命‘让每个人都能享受 科技 的乐趣’,小米也做到了,它以亲民的价格为我们提供了足够优秀的产品。”

雷军在2017年企业年会上也表示,从诞生之日起小米就怀着一个成为伟大公司的梦想。相比追求利润,小米选择追求产品体验。相比渠道层层加价,小米选择靠真材实料定价、厚道赢得人心。

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在交流的同时,也在 识别资源 ,对创业资源进行分析、确认和确定。

第一,识别平台资源。 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常常缺乏资源。例如,Yeelight在初创时,由于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缺乏硬件经验,品控问题频出;团队成员技术出身,缺乏企业管理能力。而小米创业平台充沛的资源,可以有效破解初创企业资源匮乏的难题。

第二,识别创业者资源。 小米创业平台清楚了创业者所需的创业资源,就可以借助自己的资源,用“投资 孵化”的方式获得优秀创业者资源。而优秀创业者的参与,也助力小米创业平台以最快的速度布局物联网市场。

第三,识别消费者资源。 消费者的参与是小米手机实现好口碑、高销量的保证,因此,小米和创业者都深知生态链中消费者资源的重要性,包括人力资源、关系资源、经济资源等。

点评: 在价值共识阶段,创业平台为创业者与消费者搭建了初步交流平台,通过价值观、方法论和使命愿景,吸引了同质创业者与消费者。

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交流为三方的资源识别奠定了基础,在创业平台资源、创业者资源与消费者资源得到识别后,作为价值共创初始阶段的价值共识由此实现。

价值共享

交换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二阶段,他们基于自身拥有的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源分享。

首先,提供供应链资源。 小米在前期手机开发阶段成功打通了产品供应链,所以,在生态链企业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小米可以发挥自身产业整合的能力,并以良好的品牌信誉,为生态链企业提供供应链背书,最大程度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

其次,开放品牌资源。 小米创业平台对符合小米品牌要求、内测过关的创业产品,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

其中,智能家居、消费类硬件产品,以及以“生活中的艺术品”为方向的产品,可以使用“米家”品牌。 科技 类、极客类产品,则可以使用“小米”品牌。

最后,连接渠道资源。 小米创业平台为生态链中获准使用“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开放了四大渠道,包括 PC端的小米网、手机端的小米商城和米家商城,以及线下的小米之家体验店。

在全球电商平台中,小米电商排名前十,虽然品类少,但销售额极高,消费者的关注度远高于其他电商平台。小米创业平台为生态链企业提供了高流量、高关注度的销售渠道。

在识别创业资源后,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开始在这一阶段相互 获取资源 ,尤其是创业企业。新企业的创建、成长和扩张离不开资源,它最终能否实现价值创造,必要条件就是获取和占有重要资源。

第一,获取线上资源。 畅通的渠道为消费者资源的获取提供了可能,消费者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互联网连接。

例如,华米 科技 开通了华米官方微博、小米社区华米分区、小米手环贴吧等渠道,由此从消费者群体中获得了人力资源、关系资源、经济资源、心理资源等。

第二,获取线下资源。 创业者所需的资源通过小米创业平台指定部门连接,创业平台由200多人组成,包括ID设计、集中采购、品质控制、智能家庭等支撑部门和投资角色,各自负责不同资源需求的沟通工作。

点评: 在价值共享阶段,创业平台仍然占据核心地位。创业者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从创业平台获取消费者资源。

为了获取创业者资源,创业平台开放供应链、品牌、渠道等资源予以交换。由此,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资源完成畅通连接,构成了价值共创第二阶段的价值共享。

价值共生

交互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第三阶段,他们在完成资源交换后,开始了高强度、高频率的价值创造过程。

一是产品开发。 新产品由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的共同开发。

以Yeelight产品为例,小米创业平台设计总监李宁宁负责产品设计,产品规划总监孙鹏帮助定义产品,平台还为Yeelight打通供应链。

Yeelight团队专注于产品研发,消费者则通过小米新品公测平台“酷玩帮”参与公测、使用、评测、反馈等环节,共同优化和完善新产品。

二是产品营销。 产品开发完成后,会通过小米发布会进行线下推广传播,并同步在小米各大销售门户网站、App进行线上销售。

同时,由于高性价比的小米和米家产品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口碑,消费者会自发加入产品营销的队伍,向身边的人推荐小米和米家产品,免费为小米生态链做广告和推广。

三是机制设计。 有效的机制是持续性价值创造的前提,小米生态链的机制设计主要体现在创业平台对创业者的投资机制和消费者的互动机制上。

一方面,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之间始终是入资不控股,由创业团队把控企业的主要方向,充分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小米创业平台重视消费者互动机制,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提出的产品完善建议能够被合理采纳。

创业者获取所需的资源后,会充分 利用资源 ,以实现价值创造。

一是使用现有资源。小米创业平台构建了资源平台,让创业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例如,小米创业平台的供应团队负责所有创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帮助创业者获得最低的采购价格,提高产品利润。国际分销团队掌握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消费特征,帮助创业者统一拓展国际市场,提高销售效率。

二是应用新建资源。除了已有资源,小米创业平台还搭建新的资源库。

例如,2016年米筹上线,小米与新希望集团成立的银行开始运行,解决创业者资金短缺的问题。小米众筹App设立米家产品众筹界面,帮助创业者预测产品前景和提供消费者反馈信息。

点评: 在价值共生阶段,创业者与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参与者。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同时作为交互主体,紧密参与新产品开发、产品营销、机制设计,进行高强度、高频率的价值创造,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资源,构成了价值共创第三阶段的价值共生。

价值共赢

交融 是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三方互动的最后阶段,他们实现交汇融合,构建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首先是利益共同体。 小米创业平台和小米生态链互为利益共同体,创业者陆续完成新产品研发,在小米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态链企业也获得了巨额收入。

例如,小米和米家产品的销售额在2015年实现了同比2.2倍的增长,不仅提升了小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为创业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互为利益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日常产品的选择上。

比如,小米用户表示:“小米的产品价格低、质量好,满足我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我购物的首选。”小米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为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

其次是事业共同体。 由于抢占市场和生存的需要,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结成事业共同体。

创业者参与到小米创业平台的战略布局,帮助创业平台进入新领域;创业平台又通过开放资源平台,帮助创业者迅速成长。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构成事业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消费者的职业选择上。

优质的产品吸引“米粉”成为了专业的小米产品推销员,他们把售卖小米产品和传播小米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事业,是小米军团的隐形销售队伍。

“我是铁杆米粉,我不仅自己买小米产品,还以卖小米产品为生,小米的东西好、价格便宜,不愁没人买。”小米用户说。

最后是命运共同体。 小米创业平台和创业者互为命运共同体。有些创业者后期发布了自有品牌产品,比如万魔推出了1MORE三单元圈铁耳机,华米针对高端市场推出了Amazfit手环,紫米推出了自有品牌的移动电源等。

小米对创业者的尝试和扩张予以了肯定。小米创业平台负责人刘德表示:“我们对创业者持开放态度,因为无论是做成功的小米品牌产品,还是做大独立品牌,小米都是受益者。”

同时,小米和生态链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也互为命运共同体,这主要体现在双方高度认同信赖关系。

针对小米负面新闻,小米用户会自发进行澄清,这种现象被称为“小米自来水”。小米用户表示:“我离不开小米,我讨厌别人抹黑小米,如果有人在网上恶意散播小米负面消息,我一定会反驳。”

在资源充分利用基础上,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之间会相互 转化资源 ,以实现协同。

一是资源激活。 创业者之间的资源得到有效激活,并实现协同转化。

比如,Yeelight智能灯泡的升级借助于华米的手环智能系统;纳恩博平衡车等生态链企业的电池业务来自紫米的支持;绿米联创的智能家居控制器增加了Yeelight遥控开灯按钮;等等。

二是资源反哺。 创业者为小米创业平台聚集了客户资源和品牌热度。

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米家产品使用者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小米手机消费者,米家产品的成功吸引了其他手机品牌的消费者。同时,米家产品消费者也帮助小米消费者群体完成了升级。此外,米家产品的成功制造了市场热点,使小米品牌保持了热度,也支撑了小米整体的高速增长。

点评: 经过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等阶段,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了交汇融合,三方构成了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的资源不仅得到有效利用,更实现了协同转化和反哺,构成了价值共创最后阶段的价值共赢。

管理启示

创业者普遍面临资源约束的困境,仅靠自身有限资源,难以获得竞争优势。而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异质化互动效率直接影响资源整合效果。

创业平台、创业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价值共识-价值共享-价值共生-价值共赢”的过程模型。

首先,通过交流,创业平台、创业者和消费者识别彼此资源,实现了价值共识。

其次,通过交换,三方成功获取彼此资源,实现了价值共享。

再者,通过交互,彼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价值共生。

最后,通过交融,彼此资源得到激活转化,实现了价值共赢。

原文 《小米的创业孵化率为何这么高

刊登在《商业评论》2020年8/9月号

昨天,也就是3月30日,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进入第二天,结果相比第一天更震撼,小米直接宣布造车,雷军更表示,“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

作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的雷军,还是著名的连续创业者,而这次进入的电动车领域,相对以往的 科技 领域来说,则有些不同,已经进入消费品中单价最高的领域区间。这不禁让人想到,这次他能再次成功吗?

那么,从这件事上,我们能看到哪些公司和行业的变化呢?这里维度很多,我们不妨一起研究下。

首先, 科技 公司正涉及到普通用户的衣食住行,现在除了房子本身, 科技 公司似乎都已经涉及到了。

按小米的说法,做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既包括智能家居,也包括智能出行,覆盖范围广泛。这其中很重要一点,是 科技 公司的产品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当一个用户认可小米的手机时候,对于小米 汽车 的好感也已经初步建立。而信任也是 科技 公司一步步争取来了,并非忽悠来的,营销来的,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 汽车 已经成为 科技 公司的新赛道。

这里可以看到,包括高通、英伟达、苹果、索尼等 科技 巨头都在 汽车 市场快速积累和发展,现在已经没人怀疑苹果要出iCar的问题,只是时间点还有待明确。

而在手机领域,小米第四季度已经达到全球前三,超过第四名不少,未来将是与三星、苹果在前三以内的竞争,想压倒两家短期不太可能,继续提升高端机成为新的方向。

在手机市场已到天花板,用户对新能源 汽车 出行需求爆发增长的当下,小米做 汽车 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向。

第三,电动车将见证国产新品牌的崛起。

实际上,中国制造品牌抓住了一波波机遇,从VCD,到功能机,到智能机,到笔记本,到液晶电视,现在则是电动车。

同时,中国在电动车产业链上的创新能力也越来越强,更多部件在本土采购,这对小米造车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环境,就是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一定的突破,甚至后期的爆发式增长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多个新能源 汽车 生产研发集中区域,从人才到配套都十分丰富。

第四,小米将从何处切入。

我们看到,国内电动车市场有些特点很奇怪,就是呈现纺锤形,头部的蔚来、特斯拉热度不低,3万多的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也极高,但中端市场表现差,10万元电动车成了不上不下的产品。

从中可以看到,10万元级别的 汽车 市场,还是有很大空间的。之所以目前发展缓慢,还是因为电动 汽车 成本很高,10万元车厂商应该没什么太大利润。评价君就听销售吐槽,卖一台10万元电动车提成200元,可能卖一台5000元手机提成也是这些吧,这不免让人觉得尴尬。

目前,这个领域的新品是广汽的AION Y,以及比亚迪的元Pro,两者刚刚发布,都没上榜。

此外,在媒体的一些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大众对于小米在5-10万元市场取得突破还是很期待的。

估计小米 汽车 的第一款发布,也会在12-18个月以后了。但以小米的现在的实力,小米过往在手机、电视领域弯道超车的经验看,评价君觉得小米应该还是会给大家带来惊喜的。

我们看到,在宣布进入 汽车 市场后,雷军发表了很多感慨,也展示了小米1080亿的现金,这些都是十分罕见的。原因无他, 汽车 市场的资金需求,技术需求,市场运营能力,对企业的要求都是极高的,苹果、华为尚未推出整车产品,小米从决定“全资造车”开始,就必须全力以赴了。

“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5到10年的准备,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面对征程。 ”显然,这是一条路阻且长的道路,让我们见证小米的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