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米汽车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动态

文章内容

威马上海近半门店关闭_威马上海公司地址

tamoadmin 2024-08-21
1.威马渡劫,车主为何陪绑?2.新能源迎来降价潮?特斯拉终于败诉?威马又被冻结40亿股权3.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4.威马汽车是不是

1.威马渡劫,车主为何陪绑?

2.新能源迎来降价潮?特斯拉终于败诉?威马又被冻结40亿股权

3.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4.威马汽车是不是倒闭了?

威马上海近半门店关闭_威马上海公司地址

近来,热播剧《三十而已》中有这样一段台词令人印象深刻,“老天爷是最公平的,在每个人的三十岁,都准备了特别好的机遇,你抓住了就立住了,抓不住还不明白的,就在这个分水岭上一路下坡而去了。”深究其背后的深意,好似在向我们诉说,无论各行各业押中“风口”的重要性。

而将视线聚焦于仍处旋涡中的新势力造车,不可否认,它们刚刚经历了喜讯与丧钟同鸣的上半年。赛麟、博郡、拜腾的接连倒下,再次证明洗牌时刻的真正到来,而蔚来连获多笔融资、理想完成赴美IPO、小鹏上市在即,也预示着部分真正想要造车,并在这细分市场有所作为的头部车企,处境正在愈发向好。

因此,“分化”已然成为2020年最为深刻的主题。至于那些尚处中间地带,未来仍没有彻底定性的选手,是继续向上追赶头部三强,还是就此向下坠落深渊,选择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殊不知,由于过往的不断错过,危机犹在的威马汽车不断减速之下,悄然成为了上述群体中的一员,并站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

骤变从内部开始

威马,作为新势力中最先投入新能源浪潮中的车企,曾由于一定的先发优势获得了较多市场红利。创始人沈晖作为一名久居车圈多年的职业经理人,与李斌、何小鹏等互联网人跨界造车不同,前者在供应链管理、成本把控、整车制造方面的确有着较多经验。但是如此背景,也导致了其思维的相对固化,缺少一份企图“破圈”的勇气,也为后续埋下丝丝隐患。

而就在北京时间8月5日,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已经从该公司离职。威马方面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陆斌离职为个人原因,也对其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陆斌与威马汽车总裁沈晖共同创建该公司。前者分管战略规划和执行工作,建立了产品规划、市场营销、销售渠道、客户管理、公关关系、售后支持、出行服务等业务体系。

而在加盟威马之前,陆斌还先后任职于上海通用汽车、吉利汽车、奇瑞汽车。据悉,吉利汽车期间,陆斌担任的职务为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回归一个吉利”品牌战略的执行。

2019年9月,沈晖曾在公司内部信中宣布,高级副总裁陆斌将出任首席出行官,带领出行事业部深耕出行领域,加速即客行和to?B业务的发展,并直接向其本人汇报。众所周知,B端业务作为威马赖以生存的重要板块,陆斌被委以重任可见公司对其的重视。

不过北京时间7月28日,据企查查相关消息显示,浙江威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沈辉(执行董事)、陆斌(经理)、ZHOU?PATRIK?PENG(监事)从主要人员中退出;新增主要人员袁涛(监事)、周晨(经理,执行董事)。同时,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陆斌变更为周晨。

此举,或许也预示着一场骤变正在从威马内部开始。毕竟,距离上述任职生效仅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陆斌就此选择离开。背后原因,猜测还是与威马对于出行业务的重心调整有关。在此之前,原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刘立群于今年2月选择离职,而去年9月出任首席零售官的祁立人也于今年4月离开公司。

不可否认,战略重心“由B转C”对于现阶段的威马而言,一定程度上或是好事。只不过更多弥补的还是此前太过倾向B端业务,对于自家品牌造成的反向拉拽效应。并且据相关消息显示,威马或将在年内于科创板正式上市,而在这关键时刻,联合创始人选择出走、高管团队不断生变,“内耗”之下再次让其未来的发展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痛点”赫然在列

刚刚过去的7月,据威马官方数据显示,其累计交付新车达2,036辆,同比增长近一倍,环比实现“五连增”,再次刷新年内单月销量新纪录。其中,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威马EX5累计销量突破3万,继续位居造车新势力单车销量冠军。

至于回暖的主要原因,其官方表示,随着疫情的趋稳向好,威马汽车扩张的脚步也在明显加快。上月,威马在全国范围内又新增了18家门店,今年以来新增门店数量已达64家。必须承认,仅从交付层面考量,威马仍处于新势力头部梯队。但是表面看似光鲜之下,实则却是危机四伏,而其“痛点”早已赫然在列。

首先,无法回避的就是产品推新问题。从本次成都车展的客流量就可看出,蔚来由于推出旗下第三款量产车型EC6,展台早已变得人潮涌动。小鹏在发布改款G3的基础上,继续主推小鹏P7,也收获了较高关注度。反观威马展台,观众明显较少背后暴露出的则是其产品关注度不足,新车上市节奏明显慢于前两者的现状。

而在几天之后,其官方还将推出威马EX6?Plus六座版车型。但是作为一款试图主打C端市场的中型SUV,除外观整体造型有所变化外,相比EX5其轴距和车身宽度变化甚微,只是分别增加12mm和4mm。至于内饰与动力部分,几乎与EX5一样。

虽然搭载“柴油电池加热系统”,但是NEDC?500km左右的续航表现,让它的产品力与竞争力并没有想象中高,作为威马旗下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带给终端消费者的惊喜十分有限。所以EX6?Plus对于威马而言,或许最大的作用只是“补充”,并非“解药”。

至于不久前其官方宣称的后续推新,即今年Q3季度率先推出一款面向家庭的6座SUV。之后于明年上半年,发布另一款SUV车型,大概率为此前亮相的威马EVOLVE?Concept。此外,2021年推出的轿车则为刚刚举行的“威马畅想日”上亮相的Men,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或达到800km,并能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整体来看,三款新车所处的细分板块早已“人满为患”,在这终端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威马胜算能有多大,仍需视对应车型真正落地后的具体市场表现来看。而汽车制造业终归需要讲究“规模效应”,因此尽快“有效”推新已经成为威马的当务之急。毕竟,仅依靠小改款后的EX5-Z,以及产品差异化较小的EX6?Plus两款车型维系销量,看似很快就要达到“瓶颈”。

其次,痛点则集中在品牌声量与营销层面。如果说此刻要为头部几家新势力造车赋予一个具体的企业形象,蔚来更多是通过用户至上,慢慢树立起高端与豪华;小鹏则是通过不断努力,慢慢在软件与自动驾驶层面建立起自身壁垒;理想则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严苛费用管控,用较低成本造出一辆更懂国内用户的新能源车。

那么不禁反问,威马给予我们的第一印象究竟是什么?换言之,其品牌形象层面的长板究竟是什么?考虑许久并没有找到对应答案。因为无论服务、技术还是性价比,威马都有亮点,但是均未做到极致,进而造成了其优势模糊的现状。

而在营销层面,无论是去年年末沈晖与美团王兴的那次对赌,还是今年“威马畅想日”上对于特斯拉的Diss,不知为何总显得过于偏激,从最终效果来看,也未给整个品牌带来更多声量。

所以当下国内头部新势力近况更像是,蔚来通过不断积累,已然在知名度上慢慢趋近特斯拉。理想、小鹏略显逊色,但是二者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加持,以及位于资本市场的动作不断,也在逐渐“出圈”。作为“先发者”的威马,缺少的则是行之有效且新颖的营销手段,致使自身在声量上被成功“引爆”。

同时,不可忽略的还有“品牌向上”的节点,毕竟对于新势力而言,唯有高端化或许才是最好出路。具体来看,蔚来、理想自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以中高端SUV市场作为切入点的策略,小鹏则通过P7正在努力抢占该细分板块的份额,而威马在EX5主打15-20万元区间并快速铺量后,企图仅以EX6?Plus一款车型做到定位上探看似难度较大,也再次引发出尽快“有效”推新的话题。

另外,痛点集中在融资层面。必须承认,当新势力们纷纷选择上市,背后原因除了资本大市场环境整体较好、风口已至外,“怎样获取新融资”这一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而造车所需的高昂运营、研发、生产制造费用,在这大多新造车企业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的背景下,早已令其倍感压力。

而在去年3月8日,威马曾宣布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由百度集团领投,太行产业基金、线性资本等参与投资。之后去年11月,威马汽车首席战略官Rupert?Mitchell曾向外界透露,目前公司正寻求获得D轮10亿美元(约合70亿人民币)的融资,并有望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但结果却是,6个月后该笔融资并未按期到位。

“去年D轮本来打算在海外融资,但是接连碰上圣诞节、中国春节、疫情,所以事情有些延迟了。”这是专访沈辉时,他对于D轮融资推迟的解释。而在疫情期间,威马宣布因为KPI目标未完成,决定取消年终奖发放,同时原定发放的13薪延迟到6月份发放。

虽然受疫情冲击决定缩减开支、维系生存可以理解,但是种种迹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在这仅依靠纯财务投资人、各地方融资,已不足以支撑公司消耗的背景下,瞅准时机尽快上市的确已然成为威马解决资金“瓶颈”的最好方法。只是后续,沈晖能否顺利敲响属于自己的第一次钟声?

最后,想分享一段网友对于这家新势力近况的评价:在我们“弯道超车”发展新能源这么多年来,在自主品牌不断寻求“品牌向上”的今天,一台特斯拉Model?3的国产瞬间将大部分自主品牌打回原形,回到了15万元以下的低端消费市场。相反,仅剩下为数不多的新品牌在正面战场苦苦支撑。看得又心酸又感慨,威马也是这些正面战场的一员呀,架构的调整、融资策略的调整也是为了以更好的战力迎战吧。

的确,进入2020年以来,无法回避的是我们已经被太多负面情绪所笼罩,后续还是希望能够多听到些正面消息。至于威马,此刻所面临的骤变也好、痛点也罢,还是希望其能尽快克服与解决,用更快步伐追赶上头部三强的进度。

以至于未来,在被问及类似“威马,还好吗?”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回到道:“一切安好。”

文/崔力文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威马渡劫,车主为何陪绑?

威马倒闭了售后只能自己找其他汽车修理厂进行维修。

如果汽车制造商破产,那车主想要正常的维保车辆就很难了;虽然汽车制造商会缴纳一定费用质押,用于退出或破产之后保证零部件10年的持续供应和售后的运行。可是供应商企业是不愿意为这些保有量较少的车持续生产零部件的,所以未来还是会遇到修车慢、配件难找的一系列问题。

不过,只要威马汽车在破产重整的阶段里能拿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得到债权人的普通认可,下一步就会得到资本的支持;在获得资金之后仍旧能重新振作,这样的案例在汽车领域中并不少见,近几年里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众泰汽车。

威马汽车的相关报道

2023年7月25日消息,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新车“整装待发”准备出海的消息,并附一批新车停在货轮之前的照片,不过官方并未宣布此次新车出口的具体目的地。

2023年10月10日下午,威马汽车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告知函称,鉴于威马公司仍具有商业价值和挽救价值,公司治理结构尚完备,具有基本自主谈判能力,部分债权人也有重整意愿,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预重整申请。

2023年10月12日,在申请破产重整后,威马汽车的多项服务开始陷入“宕机”。有多名威马车主在社交平台称,威马车机系统、手机App显示无法加载,处于暂停服务的状态,同时,手机蓝牙钥匙也无法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威马汽车

新能源迎来降价潮?特斯拉终于败诉?威马又被冻结40亿股权

威马汽车遭遇生存危机的时候,十多万威马车主正在遭遇另一场危机:保养没有材料、维修电话打不通,车机系统无法使用,车企APP无法登录,4S店关门大吉……

随着新能源车得市不得利的窘境愈演愈烈,难保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威马”出现。那么,这些响应国家号召的新能源车主该如何自处?是寄希望于企业的良心还是自认倒霉?究竟谁来为用户承担兜底责任?

今年年初,威马汽车CEO沈晖在微博发布了一段**《芙蓉镇》的经典片段,其中一句台词为“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但从第一季度的发展趋势来看,威马汽车考虑的不应该是“怎么活”,而是“能不能活”。

自2022年11月以来,威马汽车坏消息接连不断,反映到终端市场,威马的状况显得格外惨烈。3月初,《汽车观察》先后走访了多家北京威马4S店,发现位于北京合生汇、五方天雅、金港汽车园、朝阳大悦城等地的4家威马4S店和体验中心都已大门紧闭。其中,金港汽车园内的威马4S店已经完全撤店,甚至看不出曾经存在的痕迹。据金港汽车园内哪吒4S店的销售顾问反馈,威马4S店在2022年4月份就已经关闭:“听说老板没钱了,开不下去了。”

位于朝阳区合生汇的威马汽车体验中心已闭店

位于朝阳区王五方天雅的威马用户中心店内空无一物

位于朝阳区大悦城的威马体验店大门紧闭

位于朝阳区大悦城的威马体验店撤店已久,店内绿植已枯萎

位于朝阳区合生汇的威马汽车体验中心,还保留着曾经的店内装修

对于威马车主来说,威马4S店是否关闭,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如何保障售后服务,才是燃眉之急。根据《汽车观察》调查发现,除威马朝北售后服务中心外,北京其他威马售后服务中心已全部关闭。

对于这家北京唯一营业的威马售后服务中心,《汽车观察》也于3月1日进行了走访。“威马汽车可以付费来这里做保养,但是保修做不了。厂家那边的配件过不来,如果实在要做保修,只能用我们店内自的零部件,需要交费。”面对记者对于售后的疑问,威马朝北路售后服务中心的店员解释,“在有配件的情况下,我们肯定能正常保养、维修,但配件用完了,以后就不敢保证了。”

无奈无助的威马车主

3月2日,《汽车观察》通过威马汽车车主群结识了威马EX5车主刘先生。

据刘先生介绍,他使用威马汽车已经有三年时间,作为名副其实的老车主,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刘先生对于威马汽车一直十分满意,直到去年威马解散VIP用户群,刘先生开始遇到了售后麻烦。

“从威马VIP客户群解散开始,威马客服就永远无法找到,之后威马APP也无法使用,现在车机系统也无法登陆了。”据刘先生介绍,他所驾驶的威马汽车音乐、等功能已经不能使用,在他看来,车机网络出现问题也是迟早的事。“现在没有任何可以联系的官方渠道,维修就更不要想了,祈祷车子不坏就行了。”刘先生无奈道。

刘先生不是唯一一个被售后服务困扰的威马车主。3月3日,《汽车观察》进一步联系到了身在北京的威马用户张**,在向《汽车观察》讲述威马汽车售后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张**的脸上充满了焦急与懊恼:“我2021年购入了威马汽车,今年2月初我打电话给北京五方桥威马4S店做保养,被告知没材料,要等2月20号以后联系,等到我20号联系的时候,发现4S店电话已经打不通了。购车时承诺的服务中心的电话同样打不通,曾经联系的销售顾问也都离职了,售后要不到说法,这不是骗子吗?”

据多名威马车主反馈,今年以来,威马朝阳北路用户服务中心是唯一一家可以提车辆保养的售后服务中心。“朝北路的威马店可以保养维修,但保修期内的车辆需要另外花钱。”刘先生表示。

虽然威马车主遇到的售后服务问题各有不同,但在威马汽车气数已尽这件事上,车主都达成了统一意见。在了解到《汽车观察》正在对威马用户近况进行调研后,王先生在3月4日主动电话联系了我们,此时他已经打算将自己的威马汽车打对折售出:“开了两年,卖了不到车款的零头,坑啊。强烈建议国家立法,车企经营不善,冻结法人全部财产。”

最不愿意看到威马活不下去的,非威马车主莫属。而消费者对于威马售后的投诉已经得到了官方关注。今年3月初,上海市青浦区消保委就“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的情况对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

根据青浦区消保委公众号发布的消息,自2022年10月起,陆续接到近?90 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经分析,大部分消费者购车价位在 10 万至 20 万不等,购车时间在 2018 年至 2022 年左右,其中因公司无法提供配件,汽车不能进行正常保养维修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

北京地区唯一一家营业状态的售后服务中心——威马朝阳北路用户服务中心

青浦区消保委表示,对于消费者的维权诉求和消保委的调解工作,目前威马汽车抱以回避态度,消极应对,不妥善处置消费投诉,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解决方案。

根据上述情况,青浦区消保委认为该公司经营异常,售后缺失,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正常使用,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失信行为,对此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为徐民路 308 弄威马汽车大厦,目前该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品牌汽车,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新能源车的隐忧不是个案

新能源车售后无法保障,威马不是个案。

除了类似于威马这种遭遇倒闭危机的极端案例外,新能源车的售后服务问题还体现在多方面,比如技术解释权。以特斯拉为例,针对屡见不鲜的“刹车失灵”,特斯拉一直使用数据记录EDR(Event Data Recorder)装置来分析事故原因,判定责任归属。但据悉,EDR对于数据的集依赖于车辆加装的传感器,传感器、信号传输系统故障都可能导致数据出错。

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汽车专家委主任张文利看来,EDR由车企设置、提供数据,售后服务技术由车企解释,以厂家设定的技术标准鉴定事故责任归属,这种做法并不能让人信服。“新能源车售后服务技术解释由厂家操作的方式,也是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张文利表示。

此外,可靠性问题也是新能源车售后服务需要聚焦的问题。许多厂家为了市场营销与价值,夸大了产品的性能,特别是三电系统和续航里程。?

例如,购买某品牌新能源车的张女士,车辆在行驶中被追尾,车辆损毁严重,动力电池变形。但是经销商表示动力电池可以维修,但并未将电池的维修方案上报厂家,而是直接联系电池生产厂家进行发货。张女士对此严重存疑:经销商的上报和定损流程存在问题,依靠店内的维修技术能否将变形的动力电池完全复原?维修完成后车主又能否放心使用车辆?

放眼整个行业,张女士所遇到的问题只是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问题的一方缩影。对此,张文利分析:“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掉电超过了厂家的宣传,充电速度和充电效能没有达到消费者满意的水平,这些问题是技术问题和宣传诚信问题。”?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售后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2020年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等纳入“三包”范围,地位等同于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当消费者发现电池或电机发生严重质量问题可退换车,并将电池起火、累计更换2次后等情况明确写入修订征求意见稿。同时,还对新能汽车退换车补偿费用以及“三包”时限等问题进行修订,并推动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第三方处理机制的规定。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召回监管方式。建立运行数据驱动的新能源汽车缺陷调查工作机制,推进智能汽车OTA大数据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车辆安全自我评估和事故报告制度,适时启动沙盒监管。

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投诉量迅速飙升,其中,与售后服务相关的投诉占据主流。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22年,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1.6万件,同比增长62.84%。其中,合同问题、质量问题、虚宣传问题增速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26.33%、77.35%、75.65%。消费者诉求聚焦在: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诺;行驶中突然熄火、漏油、发动机异响、刹车转向失灵、电池模块损坏;发布虚信息,诱导消费者签订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车企责任。

售后解决方案的缺位进一步引发大规模召回。在召回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增长31.5%。从缺陷线索看,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4300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的41.9%。

新能源车售后服务问题屡屡出现、投诉量猛增、召回居高不下,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规范已势在必行。

谁来为消费者兜底?

发展了百年的燃油车产业,已经在技术迭代的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行业规范,对比之下,崛起没有多久的新能源车是一个全新产业,特别是造车新势力多为跨界玩家,有些玩家对汽车产业缺乏敬畏之心,这成为新能源车售后服务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

“汽车需要保证安全性,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造车新势力以前没有做过汽车,对汽车产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售后服务也按照自己曾经的理解来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分析,“有的车企甚至说新能源车不需要保养、售后服务,其实并不如此,新能源车售后服务很有必要,特别是三电监控,不仅需要企业监控,消费者也需要知道汽车三电的具体情况。”

在王都看来,当前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检测较少,如果消费者可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定期体检,就可以知道动力电池是否衰减、是否存在一些小问题,这种检测可以有效避免动力电池起火的问题。

保证消费者知情权只是新能源车售后服务保障的第一步,新能源车售后服务市场的规范,关键在于如何加强市场监管,并且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法规体系。

在市场监管层面,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发布消息,将加强汽车产品召回监管。围绕大中型客货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加大缺陷调查力度,督促生产企业切实履行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守住产品安全底线。强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事故报告制度落实,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事故调查力度。会同生态环境部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案件调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监管不断完善的同时,新能源车售后服务标准缺失也是新能源车售后服务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在售后服务领域,每个新能源车企业可能有自己的标准,但整个新能源车产业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这导致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证。王都分析:“汽车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售后服务系统标准较高。当前新能源车企售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就要求新能源车售后服务领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行业标准。当车企的售后服务达不到行业标准时,就要被问责。”

王都表示,针对车企破产后,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的问题,相关法规早就有明确规定。2017年,商务部发布了《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指出,“供应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停产或者停止销售的车型,并保证其后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以及相应的售后服务。

这意味着,当遭遇破产后,车企需要出面承担责任,保证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举个例子,去年比亚迪停售燃油车时,就承诺会在10年内对所售燃油车提供零部件供应,消费者可以去4S店维修保养。这种做法就属于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售后服务行为,新能源车也理应如此。”王都表示。

但造车新势力大多来自于互联网产业或者手机产业,他们所在的原产业对售后要求没那么高。王都分析:“比如智能手机用够3-5年坏了后,就没有消费者要求售后服务了,但是汽车不同。”

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经销商应当建立销售汽车、用户等信息档案,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区域销售动态、用户要求和其他相关信息。汽车销售、用户等信息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这条规定意味着,不管消费者购买了哪个品牌的车,都有档案可查,当消费者购车的4S店关闭后,消费者相关的购车资料将转交给主机厂,主机厂负责共享给其他4S店,保障消费者的售后服务。

4S店倒闭,车主或许还可以通过厂家到品牌旗下其他4S店进行维修,但车企倒闭后,消费者又应该找谁接手维修的任务呢?谁又该为消费者兜底?

《汽车观察》发稿前,威马汽车也传来了全面复工复产的消息,威马汽车表示:“近期,全国将有超过100家经销商门店陆续恢复常态化服务,为用户解决各类购车、用车问题。“

虽然宣称即将恢复常态化,但威马汽车还能坚持多久?如果威马汽车或者别的车企最终遭遇破产,消费者遇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汽车观察》统计发现, 2018年9月,威马汽车开始量产交付,根据威马汽车官方消息发布,2019-2021年分别销售12?799辆、21?937辆、44?152辆,再加上2022年卖出的汽车总量,威马汽车近几年的累计销量至少达到108 888辆。

换句话说,如果威马倒闭,将有将近11万名威马车主的售后服务无法保障。如果威马汽车不能履行服务义务,那么这11万名威马车主是否只能自认倒霉?

空无一人的合生汇威马体验中心休息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 年 12 月 31 日,威马共获得了 4 轮 12 次融资,共计得到超过 410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资金。威马获得巨额融资之时,除了应用于新车生产与研发投入外,是否提前预留出了一部分资金,来保障消费者权益?这部分信息,除威马核心高管以外,外界无法轻易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部分资金缺失,那么威马汽车就不能称之为对消费者负责的车企。

汽车是使用周期长、事关安全和环境的特殊商品,相关管理部门在审批企业资质、审批产品公告时,是否也应该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以确保车主的权益在全生命周期内都有保障?毕竟,仅仅寄希望于企业的良心或者自认倒霉都不是正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观察Autobserve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汽车欠薪风波愈演愈烈,部分员工到工厂拉横幅讨薪

E周大事纪,周周有新瓜。本周一,奇瑞新能源官方宣布,受惠于全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回调及企业成本管控、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奇瑞新能源将调整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自从特斯拉成立法务部门之后,似乎尚未有任何败绩。不过,就在本周,特斯拉“退一赔三”案的当事人韩先生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驳回特斯拉的再审申请,三年多的案子终于有了定论。

威马就像狼来了一样,一会有投资、一会有负面,到底会怎样,外界只能猜测。而近期,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约 40.4 亿人民币,冻结期限自 2023 年 3 月 14 日至 2026 年 3 月 13 日。

奇瑞新能源率先降价

去年,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上涨,各新能源车型进行了普涨。如今,随着全球新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调,奇瑞新能源汽车便宣布于2023年3月27日零点起正式调整旗下车型官方指导价,至高回调幅度9000元。

具体来看,奇瑞新能源汽车降价涉及调价车型包括奇瑞QQ冰淇淋、奇瑞小蚂蚁和奇瑞无界Pro三款车型,其中QQ冰淇淋三款车型下调4000元,调整后售价为3.59万-4.59万元;小蚂蚁四款车型下调4000-9000元,调整后售价为6.4999万-9.4万元;无界Pro五款车型下调5000元,调整后售价为8.49万-11.09万元。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27.75万元/吨,相比2022年11月中旬近60万元/吨高点,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明显。

不过,奇瑞新能源降价的车型主要以小型车为主。此次“大幅”降价,会明显降低单车毛利润。正因如此,外界普遍猜测,奇瑞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如此积极的降价,主要是机遇市场层面的考虑。

据了解,2023年2月,QQ冰淇淋销量为3134辆,小蚂蚁为2128辆,而艾瑞泽e为192辆,无界Pro为72辆,大蚂蚁仅有两台。

承担销量重任的QQ冰淇凌与小蚂蚁市场表现一般,而被给予厚望的无界Pro也并未获得市场高度认可。或许,原材料降价只是奇瑞新能源降价的粉饰包装,其内核依旧是以降价换市场。

特斯拉败诉,再起诉?

2019年车主韩先生,花费了37.万元在特斯拉上购买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二手车Model S P85,后来在用车过程中总是发现一些小问题,车主通过第三方机构检测,发现车辆C柱及后翼子板有切割焊接,车主韩先生认为车辆此故障会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提出退换车辆请求,但遭到拒绝。随后,车主韩先生决定起诉特斯拉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

特斯拉方面曾表示,在原车主使用车辆期间,车辆在2019年1月8日在行驶变道时发生极为轻微的碰撞剐蹭事故。根据现场照片、定损协议书、事故认定书以及维修单等证据,可以证明事故只伤及车身左后部叶子板及后保险杠边缘及轮毂表面,完全没有伤及车辆安全结构,不构成重大事故或者结构性损伤;

特斯拉公司对该事故也不知情,不存在欺诈的故意。且涉案车辆不存在重大事故,也不存在因更换叶子板而产生结构性损伤,特斯拉公司在销售车辆时未实施任何欺诈行为,向韩先生交付的车辆完全符合“没有重大事故以及火烧泡水”的销售承诺,韩先生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当全部予以驳回。

正常来说,存在车辆发生过大事故,官方隐瞒销售,本身就符合退一赔三的条件。特斯拉给出的回复,很明显存在避重就轻的嫌疑。

2020年12月,该案件有一审判决结果。据车主发布的判决书显示,一审结果为特斯拉公司购成欺诈,判其退一赔三。即购车合同撤销,特斯拉退还37.万元购车款,并赔偿113.91万元。

据判决书中法院方面认为,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先生“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

关于特斯拉公司是否具备欺诈故意的问题,综合本案事实可知,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综上,特斯拉公司构成欺诈。

随后,特斯拉开始了多次上诉,给出的理由却是此次中的车辆,与传统车型有很大的差异。就这理由找的,与隐瞒信息给出的理由一样奇葩。

尽管“退一赔三”的案子告一段落了,但车主韩先生与特斯拉之间的官司还没有彻底结束。一方面车主在诉讼索赔代步车使用、维修费;另一方面,还与特斯拉有两个名誉权的纠纷案件。

"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

威马到底能不能"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或许是威马闹剧最值得期盼的部分。近期的威马有两条消息,一则是威马在3月25日,发布了一封用户服务中心告知书。另一则是被冻结了40.4亿元的股权。

对于用户来说,或许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威马官方的任何服务,尤其是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对此,威玛发布的用户服务中心告知书,算是给大家吃了一颗并不踏实的定心丸。

根据告知书显示,威马授权上海新业力智能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购、销售威马汽车所需的零配件,建立售后服务网络,以及智能化车联网开发服务。

实际上,威马此前就被曝光欠款众多供应商、经销商,短期内想要再以“打白条”的方式,白嫖零配件难度可能不低。

在供应商方面,仅有小型供应商愿意继续合作供货,但必须先款后货方式来开展,需要重新签订购合同和支付方式。大供应商则是直接拒绝合作,并且通过法律起诉进行维权,如浙江铭博和乔路铭,在 2022 年 10 月份就意识到威马汽车出行资金问题停止了合作。

因此,威马才会将利润可观的售后服务,转包授权给其他公司。不过,这对于用户来说,至少手里的威马,可以进行售后维修保养了。

转包、授权、成立新公司,或许是威马不得不做的一件事。近期,威马又多了一条被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高达40.4亿元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执行法院为上海金融法院。

至于所谓的回血融资,也并没有准时到账。因此,2月的威马深陷资金链紧张,被爆出包括全员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总部大楼拖欠租金和物业费等等负面消息。

即便是在3月初,威马释放好消息全力开展复工复产,也被外界视为,对青浦区消保委发布的威玛汽车或经营异常消息的回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49号公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威马汽车是不是倒闭了?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Autodealer@163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威马拖欠员工工资,已有员工到威马黄冈工厂维权。据相关显示,疑似威马员工将白色横幅装订在威马工厂门口,横幅上写着“执行劳动合同第八十五条,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拖欠工资可耻,职工的利益谁来管,还我血汗钱”、“企业高管不管职工利益,将何以立足于社会”。

在威马汽车及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微博下方,参与索要工资的人数不胜数。

员工、车主、供应商、经销商并不希望威马破产,因为只要威马活下来,就会有希望,他们的利益损失才能最小化。

据媒体报道,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再次发布沟通信。信中,威马汽车承认公司遇到困难,将进一步梳理和优化组织架构,降本增效以谋求生存和发展。“沟通信”还提及威马各部门确定先行复工复产人员名单及实际业务安排,公司尽最大可能保障复工复产人员的薪资待遇,其余人员安排无薪休,根据业务需要逐步复工复产。另外,鉴于威马汽车目前社保缴纳主体出现问题,员工社保断缴的情况,威马决定取替代方案为员工重新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含大病及生育)、工伤及失业保险。以上安排自2023年2月25日发薪日起实施,并随该发薪日对应的考勤周期开始生效。

报道称,本次发布沟通信时间正好是威马汽车2月份发薪日,大部分员工均未收到工资,直接进入无薪休的状态。属于复工复产人员名单、能拿到2月薪资的员工少之又少。

截至目前,威马汽车未对上述消息作出回应。

自去年10月份开始,威马汽车便接连不断被爆出关于“降薪、全员停薪留职“等,2022年11月21日,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一封内部沟通信中披露威马汽车正面临的问题,包括威马汽车面临着资金、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压力。当时沈晖表示:“2022年10月以来,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一半。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进入2023年以来,威马汽车已经被负面消息缠身,包括全员停薪留职、工厂停摆、门店关闭、财务吃紧等消息继续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一周前,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澄清声明,并表示:“我司关注到多家媒体发布和转载关于公司管理层及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实言论和误导息。相关文章一经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部分网友的传播、转载和讨论,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企业管理层个人名誉造成严重影响。我司已针对部分不实信息发送律师函,并要求相关媒体删除不符合事实的信息,停止误导业界和大众。”声明中还针对“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智慧停车项目“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某威马汽车离职员工称“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闻做出回应和澄清。

随后,沈晖转发该微博至个人社交平台,并配文表示:“过去一年因为疫情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影响,威马确实遇到一些困难。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全力保障复工复产,保障终端用户的体验。痛定思痛,才能整装再出发!感谢大家的关心,也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等我们的好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自救,威马汽车不得不通过上市途径解决资金难题。今年1月12日,威马汽车宣布:“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860)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一位接近威马汽车人士曾表示:“如果一切顺利,威马汽车预计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港股挂牌。”按照,威马汽车逾20亿元新融资原定在2月份到账,但截至2月15日,该笔融资仍未到账,这也是直接导致威马再度陷入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

天眼查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获得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是造车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尽管如此,威马汽车依然深陷资金难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发展的自然规律,未来威马汽车发展如何目前仍存变数,但大家仍在等待沈晖口中的“好消息”。威马汽车在上述发布的声明中信誓旦旦表示:“智能电动车赛道是一场持久战,我们相信通过一系列痛定思痛的优化与变革,威马汽车一定能否杀出重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Autodealer汽车经销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目前情况下应该是没有倒闭的。

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公司名字取自德语世界冠军,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自创立以来,威马汽车制定了明确的集团发展“三步走”战略:做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者;成为数据驱动的智能硬件公司;成长为智慧出行新生态的服务商。威马汽车致力于推动智慧出行产业的发展及落地。

组织结构

威马汽车科技集团的团队规模3000人,秉承“开放,聚能,内驱,尊重”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汇聚了众多来自全球的全产业链人才,分布在上海(集团总部、设计·购中心、智能网联研发中心)、北京(区域总部及政策法规协同中心)、成都(全球研发总部)、绵阳、和温州(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生产智造与产业化研发中心)。